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报业:走过“严冬”迎“春天”
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让中国报业感受到了瑟瑟寒意。一些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恐怕是中国报业真正的“寒冬”,报业究竟该如何应对?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顺利“过冬”呢?
成本控制。“报纸的成本是所有媒体中最高的,本身利润就很低,去年又遇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报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表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报业人力成本攀升,四川地震又使企业将更多的广告营销费用以捐款的形式投放出去,再加上奥运给大多数报纸广告带来的影响以及新闻纸价飙升造成的利润消耗,已经迫使报业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经营形势进一步恶化。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也表示,尽管不断攀升的新闻纸价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所回落,国家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也能够惠及报业尤其是其印刷环节,但这些能够降低报业成本的利好还不足以抵消广告市场上带来的利空,报业利润下滑依然非常严重。
目前,出于减轻成本压力、维护自身利益等目的,一些报社已经采取了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减少赠阅以及控制无效发行等措施减少用纸量,一些报社还通过精简队伍、降低薪酬来缩减人员成本。
梁勤俭认为,尽管这些办法有利于降低成本,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报纸对受众的吸引力,影响广告的投放效果,进而可能降低对广告的吸附能力,导致广告定价的下降。“目前,报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粗放,也很少讲究成本,金融危机迫使报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我认为,必要的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等措施则当然可以用。但更有必要采取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无效发行、压缩各项开支、增加创收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费用。”
调整广告结构。梁勤俭认为,金融危机的到来,逼着报业必须调整对今年经济增长和广告主要支柱产业的预期。“期望值必须下降,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种心理上、思想上的准备,就不会有项目上、智慧上、资源上的各种准备,那么,你也适应不了变化了的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告收入一天天减少,而束手无策。”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王一义也坦言,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放缓,使得中国报业的经营环境更加趋紧,因此,报业必须做好过紧日子甚至是苦日子的思想准备。
实施转型升级。当下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报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速淘汰那些生命力较弱的媒体。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报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积极在“严冬”中寻找机会。
金融危机迫使报业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增长点,减少对单一经营模式的依赖。梁勤俭也表示,必须尽快改变报业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单一的现状。“如果一家报社既有平面媒体,又有户外媒体,还有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而且每个都赚钱,即使有一两个赚得少一点,总体上还是赚钱的。可如果产品和经营结构单一,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遇到一些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王一义从报业集团的角度分析说,在目前的多重压力下,集团的转型升级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首先,要努力实现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主业经营的新跨越。做‘大’报业集团,即向多媒体融合的大型传媒集团发展,构建以报纸为主,杂志、网站、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协同发展的多媒体产品结构,真正形成立体化经营的跨传媒集团;做‘强’,即进一步优化媒体产品的布局和结构,既要打造几个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的热门大众媒体,也要在有关细分市场中培育有成长性的分众媒体,既要形成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又要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组合、开发和储备,作为培育未来业务的基础;做‘精’,不仅要研究对手,也要研究市场和客户,深化竞争力分析工具的运用,掌握推进主业发展的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提高报业集团的研发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做‘深’,即在主业经营的纵深度上下功夫,利用数字技术平台实现传统报业内容的分众化传播,发挥整合优势,延伸平面媒体经营范畴,真正将主业产品做‘深’。”
其次,王一义认为,要努力实现多元业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跨越。“要抓住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和完善集团产业布局;要以资产的眼光发现存量资源的价值,除了出版、发行、销售等环节的内部产业链运作之外,进一步链接包括品牌、资金、人才、管理、机制和实体在内的外部资源,向有影响、高回报的领域进军;以股权投资为特色的资本运作要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资本运营推进主业建设,将目光聚焦文化产业领域,真正实践‘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
“此外,要努力实现集约化科学管理的新跨越。”王一义认为,体制机制的先行,已经使浙报集团在上一轮发展中取得了先机。在新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深化和完善体制机制。同时,探索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专门聘请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等三家咨询公司,为集团发展特别是传媒主业发展‘搭脉开药方’。既有战略发展、集团管控组织架构、薪酬体系设计等集团层面的,也有媒体差异化定位、版面内容监测、党报广告价值评估等微观层面的。希望通过这种对主业发展的‘软投入’,推动集团又好又快地发展。”
修复内容短板。《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分析认为,对报业而言,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报纸办好。“报纸具有竞争力,无论在广告淡季还是旺季都能吸引广告主,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广告主会更加重视选择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媒体。”
对此,梁勤俭也表示,要渡过眼前的难关,关键还是要做好内容,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中国报业仍然处在爬坡阶段,还没有到达山顶,还有发展的空间。但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报纸的品质和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的表达方式还不能够真正贴近时代。”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潘堂林表示,同质化是目前业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一座城市同类型定位的综合性日报有三五家甚至七八家,几份报纸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重复,这种状态是世界少见的。由于报业历来的模式是靠比较高价位的广告收入来支撑低价位的发行,过剩危机和同质问题也被高价位的广告所掩盖。“中国报纸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边界不断突破的过程。随着新闻空间的不断扩展,中国报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空间拓展毕竟是有限的。新闻边界的拓展如果有了质的变化就能够带来报业的繁荣。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正波及和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报业的格局也会带来冲击,现在可能是我们反思综合性日报过剩危机的最好时机。”
广电业:现实或潜在的影响不容忽视
就目前而言,金融危机对我国广电行业的负面影响似乎并未充分显现,广播电视产业链各相关环节的表现还算稳定,但金融危机作为当前经济大环境给广电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节目制作。金融危机作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件大事,必然成为所有媒体的兴奋点,可能使我国电台、电视台处理重大新闻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强,引导舆论的水平得到提高。金融危机还可能拓展创作者思维空间,加大艺人之间的竞争,促进制作班底采用优良设备,进而使影视剧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就节目交易环节而言,由于金融危机对内地冲击相对较小,节目播出机构的广告收入暂未受到大的影响,因而无需变更节目购买计划,节目供应市场因此得以安生。但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能持续到几时仍然有待观望。网络与电视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则可能逐步改变整个中国电视剧产业以往的运行方式。
广告招标。尽管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央电视台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央视取得了92.56亿的好成绩,创造了15年来的新记录,但由于央视本身的特殊性和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分割,各大电台、电视台不应当盲目乐观。CTR市场研究整合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林认为,央视招标并不表明广告业走出了低谷,相反“今年央视招标的大幅度增长恰恰反映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律”。这意味着,广告商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会将广告集中投放到诸如央视、SMG等被认为是最有效媒体的平台,弱势媒体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去年12月10日,调研机构尼尔森的针对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主要城市公交移动电视总体收视到达率等关键数据堪比甚至超过传统电视。从广告投放的成本来看,公交移动电视成本也相对较低。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广告主将更倾向于维持央视和重点全国卫视、媒体的投放,压缩部分地方媒体的投放,同时增加网络和交通类媒体的投放,这对地方电台、电视台极为不利。出于对金融危机的担忧,在新一轮的广告招标会上,许多电视台已经开始减少广告商的中间介入环节来降低成本。据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广告市场投放总额达到2604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3%,但明显低于08年首季度17%的增幅,呈放缓趋势。在各媒体投放方面,去年前9个月电视媒体情况还算稳定,总投放达2063亿人民币,占市场总额的79%,较2007年同期增长14%;电台媒体则表现欠佳,广告投放仅增长3%。考虑到金融危机可能对现有形势造成进一步冲击,CTR预测2008年全年的广告增长仅为11%-12%,对于2009年,则需持审慎乐观态度。
对于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中国广播电视业来说,企业广告投放对节目播出机构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级扩散,实体经济业受到冲击,广告主将更加看重现金的作用,广告支出成为他们首要的削减对象,加之奥运会期间广告的爆炸式增长和三聚氰胺事件给乳制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导致媒体获得的广告投放相应减少,势必影响到电台、电视台的发展计划;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国人对地产的消费力度下降,这种消费不旺可能反过来刺激开发商加大宣传投入,大力助推待售楼盘,加快资金回笼,规避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对于房地产广告集中投放的广播媒体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各大电视台也可借此机会发展与地产相关的节目,从中受益。另外,就广告形式而言,植入广告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也会引起更多的广告主的重视,所占的市场份额应该会越来越大。
针对这些现实和潜在的影响,一些应对措施或能帮助广播电视业度过这个经济的“寒冬”。
追踪金融危机,争取话语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于财经信息和商业新闻的关注随之高涨,众多外国传媒受累金融危机自顾不暇,这为我国媒体赢得话语权创造了机会。电台、电视台应当迅速反应,推出金融危机专题节目,采集第一手资料,对当前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政府部门建立固定的信息通道,及时公布各级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新举措;以此为契机发展节目联播网,形成统一的供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增强行业的整体实力,扩大我国广播电视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提升节目制作水平,繁荣电视剧创作。金融危机下,浪漫的爱情故事与现实差距太大,难以引起共鸣。因而,各节目制作机构应当重视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在影视剧中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摆脱长期模仿外来文化的尴尬局面,重塑我国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明确的行业标准,规范制作班底对电视技术的利用;加强对演艺人员的管理,通过竞争促使艺人演技得以提升,打造品牌国产剧。
警惕恶性竞争,稳定广告收益。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媒体在广告市场的混战。中央电视台及上星电视台应发挥覆盖面广、到达率高的优势,吸引急于改善企业形象或计划进军欠发达地区的商家,实现广告收益的稳步提升;省市级地面电视要把握好本地市场,为广告主提供详细的节目收视情况,协助商家在本地的推广宣传活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广播电台则应当充分利用栏目设置灵活的特点,抓住地产、汽车、奢侈品行业急于回笼资金的心理,推出相关栏目,吸引广告主;满足消费者缩减开支,追求实惠的愿望,提供有关低层次休闲娱乐方式、场所的讯息,提高收听率,为二次销售积蓄力量。
拓展节目融资渠道,应对资金问题。将目光转向实业资本,以优秀的项目方案和良好的行业前景重塑投资者信心;通过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与银行业进行沟通,行业协会可为银行提供客观的项目评估报告,为优秀的项目争取贷款;大胆尝试与播出平合拍摄的节目制作方式,降低项目成本;积极推进跨媒体合作,出售网络版权,进行正版分成合作。
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增强行业活力。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国家已经出现了进一步的经济衰退,国外大量优秀人才可能流向我国。各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为外来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金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人才的归属感;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办法,解决外来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吸收、利用,增强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活力。
新媒体:如何应对金融冬天
发力2009。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达6.01亿户、互联网用户达2.53亿户、网络视频用户达1.5亿户、博客用户1亿户。分析人士称,互联网用户迅速增多,为中国网络媒体和广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历次的金融危机,对互联网而言都有硬币的另一面,在这个情况下,互联网用户会增加,网民的上网时间也会有所增长,对网络媒体而言,与盈利同样重要的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增加用户数量以及黏度是不容忽视的。
“没有冬天就不会有春天。”在资本寒冬期间,广告主往往因为预算有限,要找一个性价比高的媒体做广告投放,而视频网站广告在技术、版权、人气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之后,会呈现出较高的性价比。所以就像上一场经济危机后的第一年,门户网站收入突飞猛进一样,视频网站在2009年的收入也会有明显突破。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实力与耐力,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网络媒体必备的“过冬要素”:自身要有用户规模、产品品牌做“好身体”;要有充足丰厚的资本储备做“厚衣服”;此外还要探索业务发展之路,寻找营销收入模式,“常跑步”。
新媒体并购。据世通华纳总经理孔国和世通华纳传媒研究院论证,在金融危机下由于媒体上市公司和风投资本等多重影响,中国新媒体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态势呈以下几个趋势:
其一,风险投资金进入蛰伏期,资本压力迫使中国新媒体之间产生并购。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风投本身资金的流动性和回报率降低,投资进入相对的蛰伏期,而资本对收益的预期远远高于市场的反应,资本在它自身的压力下,会迫使媒体之间相互整合和并购。
其二,户外新媒体行业整体会继续发展,但市场份额会向少数几家公司集中,行业发展会更加苦乐不均。过去户外新媒体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资源垄断型的发展,企业借助资本不断跑马圈地。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资源整合,促进各企业回到了市场基本面的竞争,包括最基本的品牌竞争、销售能力竞争、广告主与消费者培养上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市场基础比较扎实的公司会越做越好,而与此相反的公司估计则会江河日下。
其三,二三级城市对一级城市的这些新媒体的模仿和克隆将会进一步加剧。现在,二三级城市的公交车移动电视、电梯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式都逐渐涌现出来了,但是整个市场还不是特别的大。纯粹就媒体而言,二三级市场覆盖面将会非常的广泛,而预计在二三级市场上这些新媒体的成长周期将会比较漫长。
机电一体化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近年来,新兴媒体得以不断发展,人们把手机、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网络化媒体。这些新媒体对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借助网络发展,我们既可以在网站和手机上面浏览报纸新闻,也可以收听电台广播,更可以收看电视台的视频。所有这些,标志着数字化传播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成为流行语。然而,接受群体的普遍性也恰恰源自新媒体本身的性质,传播性强,并且信息流量大,各种电子产业以及网络视频的发展,都为新媒体招募了大批的接受群体。
1.新媒体形式多样化,无处不在
网站。这是最常见的新媒体,其功能强大,也是许多其他新媒体的传播平台。
网络电视。现在,高科技的流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
移动视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银行视频、楼宇电视等随处可见。德国的有些公司甚至在厕所每个蹲位的门背后都放上了液晶电视,只要蹲在厕所里就可看到。
智能手机。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
电子阅读器。它不仅具有阅读书籍的功能,通过无线上网还能阅读新闻,有的甚至能看电视。
此外,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其丰富的服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商以及营销者的青睐。
2.新媒体争夺新闻发言权
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新闻成为第一时间的报道,并不断与传统媒体争夺新闻的首发权。
2010年1月28日10点左右,天津市河东区一栋高达34层的在建经济适用房着火,消防部门派出20多辆消防车及2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扑救,大火被及时扑灭。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网民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比传统媒体快了近5个小时。那些用照相机、摄像机和微博记录火情的普通网民,从10点10分开始,以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抢先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并且在网络上持续开展“直播”,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4点54分,新华网才发出了第一条媒体报道,并配发了几张大火熄灭后拍摄的图片。16点左右,一家电视台转述了网友对火灾的描述,并播放了网友拍摄的视频。主持人还评述说:“官方媒体在大火发生后五六个小时公布消息,而网络这一次走得比官方媒体还要快。”
《潇湘晨报》记者曾于当日15点致电天津市公安消防局,询问有没有一栋大楼着火,消防指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媒体的采访只能由公安消防局宣传处受理,而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对于记者关于火灾情况的询问,回答说:“我不清楚。”
网民无需像记者那样向有关部门求证或等待答复,就可以直接将看到的、听到的发布到网络上,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现状
在新媒体强势冲击之下,传统的报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裁员、破产和彻底消失在美国报业不断上演。最近两年,美国有1万余名记者丢掉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日报社的记者。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现在,免费报纸已占据欧洲市场的16%,2009年美国已有105家报纸停刊,英国有近80家报纸停刊。最具说服力的是,成立于1889年的世界顶级报纸《华尔街日报》,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的价格仅为50亿美元;而成立于1995年的雅虎网站,在2008年拒绝微软以446亿美元收购。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的崛起,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容乐观。
1.新媒体冲击下的中国报业
2009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刊。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沟通平台,《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由于没有通过2008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而停办,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这样的事件,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与《中华新闻报》停刊相映照的是:中国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在2009年10月16日举行的世界中文协会第42届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3种,报纸的年总印数达到442.92亿份,报纸的日发行量突破了1亿份大关,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冲击下中国报业依然继续发展。中国报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中国广播电视业遭受网络视频冲击
网络视频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有人甚至把网络视频叫做“广电掠食者”。
在影视剧方面,网络抢走了大批观众。观众明显分流,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冲突的第一个高潮就是2009年3月上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四地卫视拿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首播权,而优酷和土豆则拿到了该剧两周之后的网络首发权。为了平衡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版权方有时候只好采取“中庸政策”。比如,从2010年1月2日开始,央视开始播出开年大戏《神话》,土豆网则拿到了网络上的同步播出权。尽管是同步播出,土豆网仍然取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土豆将内容分为“高清版”、“流畅版”、“黑豆版”三个版本,3天的点播量就超过1180万,高清版播放量接近410万。即便如此,视频网站还是不想成为电视台身后那个亦步亦趋、忍气吞声的“小媳妇”,视频网站还有更大的“野心”。2009年11月24日,优酷自制发行原创网剧《嘻哈四重奏》第二季,在播出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已有超过35万人次观看,而《嘻哈四重奏》第一季在优酷60天的播映时间里,播放总量近5000万次,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300万次,单集最高播放量1200万次。同样在2009年11月,土豆网与中影集团达成了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当红网络剧导演邓科的新媒体视听节目《Mr.雷》。该内容在中国移动的收费手机电视上播出。可以想见,未来视频网站能够与电视媒体平起平坐。
在网络广告方面,其增速超过电视广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超过广告业传统老大电视广告。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仍然达到675.82亿元,增幅为10.94%。然而,电视广告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13.8%,2010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可以达到235.9亿元,增长率约为22%。目前,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已经成为资本争相逐鹿之所。服装、饮料、化妆品、IT、通信、汽车等众多行业领导品牌已经纷纷加入到视频广告阵营,争夺广告资源。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表示:“在长大的过程中,视频网站运用背景广告、旗帜广告、按钮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已渐渐展露出极大的主流营销价值。”
在新闻竞争方面,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运作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传统媒体多年来占据了重要的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只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拥有目前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和权威性。同时,传统媒体公信力强。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中国新媒体采用的新闻信息70%以上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同时,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媒体不断加快数字化步伐,走出了一条融媒发展的崭新道路。
1.中国报业的变革之路
目前我们传统报刊还能存在,只是因为国内报业起点较欧美低,而且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也远不及那些百年老报,但危机已然开始弥漫。
许多将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计划从事网络等新媒体工作,虽然目前这些新媒体的待遇不如知名报业集团。他们认为纸媒和新媒体的关系好比历史上蜡烛和电灯的关系,在电灯产生之前,大家使用的都是蜡烛;电灯产生后,蜡烛虽然还在使用,但基本退出了日常的主流生活。因此,虽然不能断言纸媒从此将消失,但未来的趋势显示,纸媒若不与新媒体结合共生,后果真的不容乐观。
由于报纸受时间的限制,在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上比新媒体慢了许多。近年来,笔者供职的《中国城乡金融报》加大了分析性、调研性文章的比重,以弥补新闻时效性的缺失。除了在内容方面的改变之外,报纸在形式上也走向数字化模式。《中国城乡金融报》除了建立网络版,还向多家财经网站提供新闻稿,以不断扩大网络传播途径。
《人民日报》不仅拥有影响巨大的人民网,其在发行方式上面也有新的变化,准备开设“电子阅报栏”,在一些公众场合通过卫星发射设立“电子阅报栏”,可以实时看到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还可以翻页、放大,目前正在试点。
2009年11月19日,由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期刊杂志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TOP100发布会首次提出了“网络发行量”概念。它打破了期刊杂志的发行量只限于传统纸质版形式的局限,首次将杂志电子版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量也统计进来。随着电子阅读的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电子阅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网络发行量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大,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2009年度,国内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超过1616.4万次,海外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144.5万次。
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青岛新闻网,是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地方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通过在网络传媒、无线增值服务、户外媒体、平面媒体(《青岛新闻网DM专刊》)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品领域的横向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年收入增长速度。
2.融媒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媒体是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无论是受众还是广告,主要瓜分的是电视媒体。虽然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从媒体的特性看,从世界范围看,新媒体并不容易击败电视。在新媒体发展较早较成熟的美国,据2008年的全美媒体收视习惯调查,近70%的人仍把电视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由于网络信息相对混杂,电视仍以其信息的可靠性和镜头的可视性赢得了53%的受众青睐。
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中央电视台无疑作出了表率,作为中国第一大台,放下身段,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堪称行业典范。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把网络和电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合力,发挥出优势,把几千万网民记者囊括在网络电视台的报道中,调动了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电视新闻报道的积极性。央视的网络电视不仅利用互联网把自家的10多个电视频道和各地方台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更吸取了各大网站关于流媒体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成立不久就成为此方面网站的权威。其不断上升的用户量足以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使传媒行业迸发出新的火花和活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早在2004年12月也进行积极尝试,创办了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
广东电视台自2004年就开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进军新媒体,先后取得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和全国第三张IPTV业务运营牌照,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电视台内部的新媒体中心,现已形成了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的新媒体产业群,成功走出了电视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齐鲁网被业内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
无锡广电也是国内较早进入新媒体领域的电视台,几年来,无锡广电始终把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电视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都给无锡广电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中国报业网
②朱夏炎:《以创新思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人民网
③马晓芳:《网络视频冲击下电视彻底改变传统播出模式》,赛迪网
④董潇:《平面媒体多元化传输渠道中求生存 业务价值未降低》,《中华工商时报》
⑤武晋先:《电视新闻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新浪博客
机电一体化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个人数字终端;数字报;报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当互联网上可以看到新闻的时候,报业中的先见人士就开始预测和探讨,网络是否会侵蚀甚至是取代纸质报纸。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报纸发行量的逐渐降低和主流大报开始推出网络版,甚至停印纸版报的事实都说明,报纸在网络的冲击下似乎已经面临颓势。然而我们有必要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无论网络如何发达,受众始终有着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作为新闻载体的纸质报纸的需求量可能会大幅缩减,但是人们对报道的需求量却绝不会降低。报社作为新闻采编和报道机构,必然有其生存价值和空间。所改变的只是新闻载体的面孔。
为了获得网络社会数字化生存的机会和空间。渐渐地,几乎所有的报纸媒体都自建网站,开始了自己的网络化征程。然而,纸版搬家的做法并没有在网络新闻中占据主要市场,习惯在网络上浏览新闻的受众。其主要渠道并不是各家报媒网站,而是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近年来出现的手机报,由于大多因界面屏幕狭小,盈利模式单一,受移动运营商控制等因素订阅率偏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2010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所举行的苹果公司会上,传闻已久的平板电脑――ipad由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亲自。截至上季度,苹果已经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售出了1480万台iPad。刚刚提到的手机报的种种弊端在这个9.7英寸的带有多点触摸功能的屏幕上似乎都有了解决之道。今年2月2日,新闻集团在眼下最时髦的苹果iPad上了新媒体:The Daily。The Daily将会使用苹果最新的收费一交付系统,用户可注册订阅报纸,报纸每新出一期就会被自动发送至用户的iPad上,该系统会自动从用户的信用卡扣费。很多人看来,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ipad为江河日下的纸质报刊提供了一条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表一是我们就目前主要的报纸阅读方式进行优劣的综合比较。(说明:阅读成本:购买报纸或阅读电子报相应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成本。阅读干扰:阅读过程中页面上强制性出现的广告和其他告知内容。视力影响:正确姿势下阅读超过一个小时对人眼的刺激程度。)
将来大尺寸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会成为主流机型,而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都将支持语音通话功能。同时支持触控的笔记本电脑也必然成为趋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支持触控的笔记本电脑会逐渐加强功能的融合,但其各有优劣,因此会长期共存,我们把这些设备统称为触控型移动个人数字终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上表中对报纸不同阅读方式的对比,平板电脑会给报纸媒体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一、广告部
1.增加视频、音频广告服务
在平板电脑上阅读报纸时,从功能上讲,读者可以点击广告图片以观看该品牌的视频广告或收听音频广告,也可以通过该广告中提供的网址链接到该品牌的官方网站或某活动网站。因此,传统的报纸媒体广告部也可以史无前例地开始其以前报纸广告客户的“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业务,从而成为全媒体广告者。
2.扩展计次收费的收费方式
由于读者在阅读电子报时可以是在线阅读,也可以选择下载后阅读,那么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提供给客户准确的发行量数字,纯粹就技术而言,双方可以采取基于当期发行量而调整的广告计费方式。当本期因为有重大突发新闻而读者激增的时候,报社有理由因为广告到达率的提高而收取更高的广告费。反之,当发行状况不理想,客户也可以相应减少广告费的支付。如果读者选择了在线阅读。那么甚至某则广告的被点击量和浏览其视频或收听音频广告的时间都是可以计量的。现行的网络视频广告计费方式就可以被采纳,即按有效点击量来收取广告费。我们相信,随着未来3G网络的普及和资费的平民化,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在线阅读的方式。
3.就由报道或广告刺激引起的消费与商家进行销售分成;
电脑和网络对于现代生活的人们来说就像是盐一样不可缺少,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是生产工具也是消费工具。我们通过他们生产产品,也通过他们来消费产品。这里的产品既指可触摸的实体产品如冰箱和汽车,也包括不可触摸的信息产品,如新闻、音乐,小说、金融服务和电影等等。
超链接的阅读方式,可以迅速让读者借助网络转变成为消费者。比如报纸上某篇关于《阿凡达》的影评对张家界外景地的迤逦风光大加赞赏。那么读者可以通过链接马上转到该地旅游线路的旅行社网站并通过电子银行付款预定该线路的旅游。按照商业原则,报社完全有权利和该旅行社分享利益。
4.广告占据版面的比例需要适应新载体的特性
以大多数现在发行的都市报广告版比例来看,保持这一比例移植到平板电脑版数字报很可能会引起读者反感和排斥。在纸质阅读状态,因为纸质报能打开的幅面大,读者可以快速浏览整张报纸内容,加上人们对广告的版位安排非常熟悉,往往能迅速找到或过滤掉自己需要或不需要的广告内容。但是平板电脑屏幕只有普通都市报四分之一大小,一次可浏览幅面大大受限,如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甄别广告和新闻版面的话,读者的阅读体验就会减分,进而拒绝该报。尤其是在数字报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太多的广告版难免引起读者反感和不适。因此,报媒广告部需要重新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广告版面。
5.服务和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当报纸开始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时,势必造成不同类媒体间的可替代性增强,在这种情形下,媒体广告部之间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和残酷。如果以前的竞争还只是日报甲和日报乙的同城竞争。那么未来的广告格局里。可能日报甲也会被同城的某电视台列为竞争对手。
二、发行部
1.不同以往的订阅周期、付费方式、订阅渠道
电子报纸的发行无疑给报纸媒体的发行部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读者的订阅周期、付费方式、订阅渠道都不同于以往的纸媒发行订阅系统。传统的发行订阅系统在数字读报时代都截然不同了。当然以往累计的读者数据库还是可以调用,但是向他们推销报纸的方式不得不更多地走网络化的路线。
以往读者订报,报社为了增加印刷的计划性,最大化地降低
成本,一般为一年期,短的则为一个季度,最短也不允许短于一个月,然而数字订报恐怕会以天为单位来进行。当读者对哪一期内容感兴趣。就可以通过电子银行非常便捷地购买当期报纸。
平板电脑上的数字报和手机报一样具有典型的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在一定的规模阶段。其成本主要表现为固定成本;而收入则随发行量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走势。因此,发行量的扩大,将使得分摊到单份报上的编辑成本将大为降低。类似地,数字报纸不需要印刷,一次制作完成,可以无限复制。一份数字报纸发行一百万份和发行一万份。就总体成本而言没有太大变化。
2.以广告浏览量来代替报纸订阅费
因为我国的读者还没有养成为版权付费的习惯。加之网络免费资源丰富。从目前我国的手机报发行情况看,用户对订阅价格非常敏感。有鉴于此,发行部可以采取“看广告,免费读报”的形式来推销数字报。比如当读者处于在线阅读状态时,只要读者完成3次有效视频广告收看。即视频开始播放后指定秒数时未被关闭,此次订阅费就可以退还,或者免费赠阅下期报纸。
为了适应新的传播介质,编辑部对于在平板电脑上刊出的数字报内容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重新思考,另行安排内容生产的原则和方法。
1.短小精炼与延伸阅读相结合
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让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在这个连恋爱都要讲究效率而快餐化的时代,能耐心看完那些需要转接版面才能终结的深度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便有这样的小众市场存在,他们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有那么富裕的时间。故而快餐化的新闻才是快餐化社会的正餐大菜,短小精炼的报道才能迎合“浏览者”的需要。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提供可备选的延伸阅读材料来满足他们对兴趣点的深入挖掘。
2.内容与形式并重,设计的比重亟待提升
现在对于非画报类的纸媒而言,尽管所有的报纸每期都有图片呈现。编辑部的工作用力点仍在文字而非图片。使用ipad的用户会对阅读界面有着吹毛求疵的苛刻要求,他们之所以购买ipad,很大程度就是看中ipad基于精良显像技术的卓越使用体验。平庸的版面设计无法获得挑剔的苹果用户的青睐。新闻集团在成立The Daily的时候还特别从苹果借调了一批软件工程师,就是保证提供给苹果用户们原汁原味的ipad风格的阅读体验。
3.阅读器的功能性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的优劣
ipad报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数字报纸,其优势之一在于极其便利的互动分享功能,能否及时适应读者的网络阅读习惯和使用偏好是报媒自营数字报阅读软件的成败关键。如果你认为只要有精彩内容就足以搞定他们的话。你的观念就太陈旧了。
四、印刷业务部
机电一体化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传播与文化产业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传媒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一样,属于高风险、高智力、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
传媒产业各媒介“产品”具有相同特征,盈利模式、收入构成相似,集中表现在信息服务增值更多地体现于媒体所生产的“产品”之外(即广告收入上),发行需求弹性较大和规模效益显著和集中度高。
1、对广告依赖性强。传媒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节目或者栏目附加的广告,这与其他产品的经济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广告是传媒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70%左右。广告商为了追求广告效果,便会对收视率高、受众面积大或发行量大的媒体产生偏好。
2、当同一细分市场中有两家以上非常相似的媒体存在时,处于第二位以后的媒体处境便十分不利,大量的广告会不按比例地给予优势地位的媒体,而广告商并不考虑第二位的媒体在发行量或者收视率上与第一位的接近程度。
3、规模效益显著。收视率越高,即受众规模越大,其广告收入就越高,而且广告的单位时间价格也越高;纸质媒体则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越高,广告的单位收益越高。因此,增加收视率或者受众规模即意味着单位广告价格的超比例增加,也意味着广告收入的乘数效应。
4、集中度高。电视、广播、报纸三大媒介广告收入居前的媒体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北京、广东三个地区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3.71%,前十名地区的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市场总量的78.91%。
我国的媒体广告业已经从初创期的高速增长向相对高速的稳定发展期转化。从1991年的35亿元猛增到2000年的712亿元,年均增长39.73%;从90年代初的每年翻一番,到90年代中期每年40%-50%的增长,到1998年至今年增长速度稳定在15%-20%的水平上。
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业务是另一收入来源,目前我国拥有近8000万有线电视用户,年收益基本稳定在100亿元左右。
二、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宏观情况和国家产业政策
2001年中办发17号文明确了要积极推进媒体集团化改革,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报业、出版、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发行集团、电影集团可以进一步吸收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
目前全国省级网络公司均已成立并投入运营、区域内的干线网也基本建成;全国数千家地、市、县的有线电视接入网已连结1亿家庭用户。国内已经有26家报业集团。
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传媒产业将形成以广电传媒、报业和网络传媒为主的多模式的跨传媒产业化集团;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
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传媒机构,并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其覆盖率,大量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
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这是传媒业的立身之本;
专业性、商业性传媒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综合性传媒的比重相应下降,广告主将倾向于选择专业性传媒广告,而分类广告也将成为时尚;
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单位时间广告价格及吸收广告投入,而目前主要以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形式;
根据达成的入世条款,期刊杂志将成为首先向外资开放的领域;中国每年进口外国大片增加至20部,3年内进口电影数目增加至50部;外资还被允许投资中国影院、投资制作及销售录音、录影带等视听产品,并拥有最高49%的股权;
电信、广电将在局部地区对称进入。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建设的意见》,推动电信、广电双向进入、互破垄断、互相准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和国家电信产业政策的改变(打破“垄断”),传媒产业与电信业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二者相互渗透从而导致混合传媒集团的形成。
三、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我行的贷款情况
近年来,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我行的贷款份额上升较快。据总行会计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2年6月,广播电视电影业在我行的贷款余额为47.66亿元,占我行全部贷款余额的0.31%。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余额9.1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38.41亿元。按一逾两呆划分,广播电视电影业不良贷款余额3.02亿元,不良贷款率6.33%。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不良余额0.79亿元,不良率8.5%;流动资金贷款不良余额2.81亿元,不良率5.76%。固定资产贷款不良率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不良率。
过去我行在广播电视电影业固定资产贷款主要用于广电中心大楼建设,借款主体是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事业单位法人,还款来源主要是收入节余和财政补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直接影响了借款人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的还款能力;加之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实行的是收付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成本核算意识淡薄,造成我行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只能付息,不能按期还款出现逾期。
此外,也有对电视台频道发放贷款的。如湖南分行2000年对湖南电视台下属的经济频道、生活频道、都市频道先后发放贷款4000万元。对广告收入多的频道发放贷款可能是基于还款来源稳定,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考虑的。但是频道贷款基本上采取相互担保的保证措施,加之频道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频道贷款的风险控制相对较难,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传播与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基本面
1、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2、替代性。传媒企业化经营的基本类型是生产经营、销售经营、需求经营;调整、选择好经营主导模式;收缩战线,发展主营业务忌多元化、跨行业规模经营;品牌建设;宽带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源渠道、人才队伍和广播、电影、电视、广电报刊等单位专有的信息采集权、制作权和权。
3、国家政策监管和准入障碍。省级党报、广播电视台为核心的集团,实行行政和事业分开的新管理模式,如出版局与出版社、广电局与广电集团分开等。提高行业集中度,如推动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职能转变。发展频道频率的专业化,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有效整合,如推动报刊种类和布局的调整,压缩总量,对大量的同质媒体实施兼并与联合等。市场整合,以集团为龙头,积极组建书报刊、音像制品的连锁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
(二)专业面
1、管理阶层的素质、公司的竞争力、运用债务的可能性、对附属公司的处理、与监管机构的关系、以及在各项影响公司长期信用的基础因素下公司的定位等。
(1)策略性方向。投资回报的准则、公司预期的盈利,及其地域分布相对于公司的管理情况及外在经济环境,公司的政策是否稳健?管理阶层对于潜在的环球竞争有多清醒?他们采取什么策略以面对这些挑战?是否有能力控制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否广阔的视野、策略,是否有深度和远见?能否及早辨认出问题业务所在以及比市场快一步洞悉有利的契机?
(2)财务理念。管理阶层对于使用借贷来进行合并、收购、以及资金重组(如股份回购和杠杆收购)的理念,均可反映债权人会否受特发事项所影响。公司对股东的承诺、公司资金分配的方法。
(4)往绩。管理阶层过去如何处理重大事项,如银根紧缩、法律诉讼、主要对手挑战和监管机制的压力。
(5)管理策略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董事、大股东、或主要的资金来源(如主要往来银行)影响管理决策的程度。
(6)管理层的团队作用。
2、公司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
(1)市场占有率展望。过去五至十年间市场占有率的改变,公司业务的增长趋势。
(2)分散业务支线和收益来源。各项业务对于公司整体盈利相对的影响,稳定的销售合约和公司顾客的分布情况。
(3)改善经营效率以提高在国内竞争力所需的投资,特别是未来用作研究发展和引入新产品所需的支出。管理阶层就未来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预测对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效率提供重要的线索,并可显示公司资金要求对其短期和长线资金架构的影响。
3、财务状况和流动资金来源。
(1)财务弹性。保持充裕的流动资金以准时履行债务,流动资金主要是公司创造现金的能力,其次是公司从资本市场取得额外资本的能力。相对于销售预测额的应收帐款和存货周转期,以评估公司对短期营运资金的需求。
(2)备用流动资金。包括银行承诺的贷款额或可即时套现、抵押的短期资产。公司经营制造的流动现金周转,公司的借贷能力。
(3)评估备用流动资金的需求。短期借贷的性质和款额相对于资本的结构。公司跟银行关系的特色、历史和稳定性。
五、传播与文化产业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传媒资产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新闻宣传职能的采编部门,为非经营性资产;另一类是节目制作、发行、印刷、广告等不直接涉及宣传的部门,为经营性资产。国家重点监管的是采编类的非经营性部门,而广告、节目制作等经营性资产更多的是引入市场机制。
(一)基本问题
1、网络不统一。广电网络的有线电视接入网都是由全国各省、地、市、县分散建设并拥有的,全国大大小小的有线电视接入网有近3000家。这些接入网的投资主体混杂,技术标准差异性较大,各接入网之间互不统属,业务衔接困难。
2、双向改造、机顶盒入户问题。
3、广电网络分层收费,有效的收费管理系统协调网络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利益协调环节主要有:节目源和信息源、运营服务平台、国家干线网、省级干线网、各地接入网。
4、广电网络的投资压力、网络业务的机遇成本、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同时推进网络的双向改造和机顶盒入户,投资额太大,广电网络难以承受。双向改造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时间长。
(二)财务风险
1、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迅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速都突破了100%。一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有线电视网折旧金额较高;二是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支出增加。
2、会计政策的相应调整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2001年各传媒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主要会计政策变更和调整包括:开办费在发生期一次性列支,不再在以后年度分摊;其他应收款计提坏帐准备;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无效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列入营业外收入的调入资本公积;计提“新四项”减值准备等。另外,有关上市公司取消减半税率优惠,统一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司净利产生了压力。
3、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获利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公司募集资金仍有相当部分没有产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传媒类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多用于有线电视网的收购改造或节目及电视剧制作,这些项目通常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成本支出大,投入初期获利能力较差。
4、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相应的行业限制出台对媒体广告业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效应。2000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从2001年起,企业每年广告投入金额超过销售收入2%以上部分将不能税前扣除,无限期向后结转。8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将部分行业的广告支出税前扣除比例提高到8%,包括制药、食品饮料、日化、家电、通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等行业。4月份,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不能在大众性媒体上做广告的禁令。这些相关规定对房地产、食品、医药等广告大客户的影响很大,相应的媒体广告收入也呈现单边下降趋势。
(三)债权优先次序
(四)合约执行性和履约时间性
(五)协议期限和条件
声明规定在所有债务完满履行前,合约任何修订不能生效,合约亦不能终止;
例如:维持资产负债表关系的要求,如杠杆要求、资产净值。
(六)担保
(七)政策风险
1、大众传媒与资本的错位。作为国家所有的大众传媒,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只是内容的提供者,而生产内容的许可证是党和政府特批的,是不能在市场上交由资本控制的。
2、传媒经营的稳健性与资本的扩张性相冲突。作为中国传媒的主体的大众传媒,即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都属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健康稳定的发展。
3、目前还没有就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而制定相关的法律及法规,现有政策对于媒体经营中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也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各项合作协议本身难以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一旦发生违约的情况,投资者很难保护自身的利益。投资媒体在具备获取暴利可能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在于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由于受政策限制,投资方只有经营权,不能拥有媒体的品牌。一旦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投资企业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
六、传播与文化行业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时间的广告收入
收视率
发行量
受众面积
七、传播与文化行业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广播电视媒体成本构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以一个电视栏目的制作、播出为例,电视栏目的制作成本包括了设计、准备即制作产品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与节目发行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属于固定成本,这一部分成本集中了栏目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甚至对于部分节目而言是全部成本,这部分成本构成的产品称为“母带”,母带的成本不因节目受众的数量大小而发生任何变化。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广播电视媒体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而增加一个观众与减少一个观众一般都不会影响其成本的大小,因此观众的数量或者说受众的多少对其成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增加观众却可以大比例地增加收入,包括单位成本的附加值和整体的广告收入。所以,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在成本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提高单位时间的广告收入是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而提高单位时间的广
告收入需要收视率的提高和受众面积的扩大。可变成本在广播电视中占有比较小的比例,一般增加发行数量在表象上只能摊销很小部分的固定成本,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可变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机电一体化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向信息用户提供对其决策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信息披露就是公开向用户提供信息。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以,规范、科学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是资本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保证。目前。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是定期对外提供企业财务报告。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化导致信息用户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已经显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应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和会计方法的变革改进会计信息披露。
二、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
1.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足
传统会计理论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和交易观基础上的,每一项符合确定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事项、交易所带来的结果。所以,财务报表的核心内容必然面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其次。企业一般以一年为周期向外提供完整的年度财务报告,而半年度、季度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且不须经过审计。另外,财务报告的报送滞后,报告周期过长加上报送过于延期,无法满足信息用户的及时性要求,而及时性是构成相关性的重要条件。
2.信息披露不完整
现行财务报表在确认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计量。不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的标准以及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事项均不能进入财务报表。这样就使许多反映企业未来前景等,对信息用户非常有用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的无形资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无疑对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构成了极大冲击。
3.不适应个性化需要
传统财务报告把信息用户视为一个整体,只披露通用会计信息,只提供一套会计报表,而没有顾及不同信息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
4.信息披露成本高
上市公司的信息目前一般要求在指定的报纸和网站上披露,还要将年度报告原件或有法律效力的复印件备置于公司的办公地点、证券交易所,以供股东和投资者查阅;另外还要将年度报告印刷文本报送证券监管派出机构等。这种必须用纸制文本报送和披露的传统方式(印刷和寄送)成本较高。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披露
电子商务(Eleetronic Business,EB)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不仅包括面向外部的所有业务流程,还包括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而会计是以提供信息为主的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将会在其目标、内容、时效、形式、结构和范围、方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
1.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电子商务下,网上经济业务交易的快速、便捷要求信息传递须及时、准确、可靠并要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这就使会计信息披露系统不得不由过去单纯的“受托经营”目标转向以“决策有用”、“受托经营”和“有益社会”并重的多重目标转变。
2.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1)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行
企业过去对外提供的单纯财务信息已不适应EB时代信息膨胀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提供与企业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
(2)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价并重
历史成本计价是工业经济社会下的产物,EB下不可能完全放弃采用,但可以在那些用历史成本计量失去其可靠性、相关性和经济意义的信息中补充公允价值计价信息,以提高信息实用性。
(3)数据形式内容的变化
由于EB下计算机和网络处理信息数据的快捷方便,会计信息披露系统的信息也将在传统以绝对值信息为主的基础之上增加大量相对值信息。以提高企业与自身历史同期、同行业资料的可比性。另外,EB下信息的广泛性使得在现行会计体系确定性信息的基础上扩充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成为必要。
3.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
随着EB下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中期的信息披露会与相关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发生矛盾。在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凭证、账簿、报表都是通过纸质进行传输,影响了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处理速度,使得会计主体难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及时、直接的交流,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大为降低。而电子数据在网络上的快速传送,大大缩短了会计信息传递的时间,也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信息的日常披露成为可能。
4.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构与范围
(1)对内与对外的系统报告结构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内部和外部之分,EB环境下,由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的方便,会计主体可考虑提供对内、对外两个呈报系统。对内系统主要是对内给管理者、员工提供关于总结前期财务、经营绩效、管理等方面成败经验以及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信息:而对外系统则主要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和对社会、公众承担责任的信息,它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方面的内容为基础,兼顾社会责任会计、绿色会计及其他会计分支学科中的内容。
(2)会计报告的范围
传统的会计报告格局难以兼容不同种类的大量信息,有必要对会计报告体系的范围进行增补:
①增加分部报表
EB下企业集团化、跨国经营将更趋频繁,企业的报告往往由若干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子公司报告合并而成,这些子公司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环境不同,面临的风险、机会也不同,而合并报表体现不出各分部之间的不同风险和报酬,因此,应增加分部信息报表,以补充报告企业主要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②推行“简化财务报告”
EB下的会计报告为了满足信息使用着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所披露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并由于经济业务的日益繁杂,报告的复杂性和难理解性也加大了,同时更多不具有财务或会计经验的个人成为报告的使用者。对这种情况,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在庞大的报告体系之外提供简化的财务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的摘要和导读,这对那些无法详细阅读和研究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很有帮助。
③设置更多更广的明细表
随着EB下经济业务的增多。对于如衍生金融工具、无形资产之类种类较多的业务,可通过设置相应科目的具体明细表,详细列明每项资产权益的具体情况,
让信息使用者心中有数,以便做出决策判断。
5.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鉴于原有会计信息供给形式和披露渠道不能提供即时信息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需求,在EB时代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实时、交互式的网上会计报告模式,可提供实时、明细、生动的信息。这一模型的基本要素如下:
(1)信息数据库
会计信息披露单位建立一个用来储存其可以披露信息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财务数据和企业的销售、仓储、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以最原始的数据形式加以保存,以便根据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生成不同的信息。
(2)财务软件系统
报告单位提供与报告信息配套同步的一系列财务工具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软件,便于内外部使用者根据各自需要将一种业务或报告要素按不同方法加以处理。
(3)财务报告生成器
报告单位在互联网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生成器,它是报告单位与使用者交流的界面,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编制其所需的财务报告。
(4)反馈机制
通过设置一个反馈渠道,信息使用者可就何处何时及如何改进会计报告向报告单位提出建议:还可设置一个记忆单元,了解、记录最常被使用的信息、项目、方法和选择它们的人,以便确切知道何种信息是使用者最需要的,从而按其所需,不断改进信息产生和提供方式,也有助于法规、准则制定者改进现行法规准则,还能让使用者感受到更人性化的服务。
6.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EB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磁介质与光电介质逐渐替代传统的纸张成为数据的新载体,从而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对信息分类、加工和使用等的技术性限制,利用同一基础数据便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目的进行信息的多维重组、储存和加工,从而为信息的生成、传输和处理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因此,会计报告系统将在其传递、呈现、提供及消费方式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1)传递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会计报告单位将会取消纸质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在网上发布信息,报告的传递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
(2)呈现方式
不再局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语言,使信息传播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会计报告将呈现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形式。
(3)提供方式
一是同时提供多元信息,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报告中予以披露。二是系统产生的信息以电子介质形式存储,并进行网页化加工处理,使信息具有便于分析的动态格式,实现数据的可下载、可移植、可分析性。
(4)消费方式
报告单位只需将经审计的报告存储在Web上,信息用户随时都可以联机上网,直接进入单位的报告子系统,按一定访问权限在有关网页上浏览对外提供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查询、分析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对感兴趣的资料进行下载。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使用者可在不同报告之间相互跳转。也可直接到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由取数模型将各种信息按使用者需要以一定格式组合起来,得到具体的输出。还可以运用配套的财务分析工具,使用者作比较分析时可迅速调入报告单位的同期、历史或其他同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