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线的检测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线的检测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电机;健康档案;绝缘数据
0引言
大型发电机组是向电网提供电源、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设备,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发电机的绝缘状态,绝缘的好坏直接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目前针对同步发电机组存在多种检测手段和标准去评估发电机的绝缘状态。对于相关的检测机构来说,对不同的发电机组以及不同的检测项目经过长期的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以纸质报告形式或者电子版文档形式存在,数据集中程度差,查询和统计、分析、共享都不方便。另外,检测报告的生成缺少统一的格式,报告自动化程度差,许多简单数据的处理需要手动进行,对于同一台机组的铭牌信息,不同的试验报告都要重复添加,增加了报告生成的工作量。对于发电机的绝缘故障诊断,往往由于所积累的各种试验数据不足、数据管理不到位、同类型机组数据无法方便获得而无法准确全面地提供评价建议。而对于众多发电机组构成的检测样本,由于数据量太大,依靠传统的人工查询报告数据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参数特性进行统计分析也变得十分繁琐。检测机构长期积累的离线试验数据和在线运行数据对发电机组来说是一份健康档案,对其进行记录跟踪以及必要的统计分析能够反映发电机组的健康状况和参数特性,对于检测机构和发电厂客户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研制了一套大型发电机组的健康档案系统,以提高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的管理水平。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结构)和发电机组绝缘检测数据的软件系统,通过前台界面与后台程序设计,实现用户与数据库的交互,从而实现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的管理、发电机绝缘检测任务管理和检测设备管理以及报告的自动生成、发电机绝缘数据的综合分析等功能。
1系统总体设计与各模块功能
1.1总体设计
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的总体设计图,分为设备管理、过程管理、报告管理和档案管理4部分。设备管理实现设备的基础信息和校验信息的录入、校验期的自动更新、校验期内的可用设备状态查询、设备的添加与删除等功能;过程管理能够实现检测任务流程的管理,包括试验报告编号自动生成、试验原始记录模板下载、试验人员选择、试验任务的完成申请等功能;报告管理能够建立统一的试验数据录入界面,通过试验数据的预输入以及自动计算自动生成报告,实现试验报告的电子化审核与修改、特殊报告的上传与审核等功能;档案管理能够将相关的试验报告存入对应的机组档案并且组织有序,能够实现机组特定指标的趋势分析与样本统计功能,还能够实现发电机在线运行数据的上传、技术标准技术资料的共享等功能。从组织结构上看,系统分为数据层、操作层和应用层。数据层包括机组铭牌信息库、检测项目数据库、发电机绝缘数据库、发电机检测设备库、发电机绝缘试验标准库等;操作层主要包括数据录入界面、数据筛选界面、自动报告界面;应用层主要包括发电机绝缘数据的趋势分析和样本统计等综合利用模块。
1.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主要分为项目申请、项目批准和已完成项目3部分。项目申请主要实现检测任务的申请和记录,能够增加试验任务各分项,同时实现各个分项的报告编号,提供客户、机组以及试验类型选择功能。项目批准和已完成项目分别实现已申请项目的批准通过功能和已完成项目的查询统计功能。
1.3报告管理
报告管理分为报告录入、报告推送和报告审核批准3部分。报告录入界面实现各种试验报告的数据录入。试验类型涵盖发电机的端部动态特性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手包绝缘的表面对地电位测量试验、定子铁心故障诊断试验、端部绕组表面放电缺陷定位试验、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试验、空载短路特性试验、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定子绕组的老化鉴定试验、定子线棒耐压试验、发电机封闭母线耐压试验和发电机温升试验13种发电机常用的预防性试验报告。针对不同的试验报告,本系统设计了不同的录入界面,只需要录入相关试验数据,而不用去关心具体的报告格式,发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的录入界面。另外,试验数据在录入的同时也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上,以便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报告录入模块还能实现不同试验所需的检测标准、检测设备的一键添加功能,保证检测设备信息与设备管理模块相关联,即添加到报告中的检测设备都在设备管理模块中,且均在校验期内,防止出现过期设备出现在最终的检测报告中,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对于试验报告中的图形数据,本系统针对不同的报告也设计了图片上传功能,对于不同的报告给出了图形文件上传位置的说明,支持对上传的图形文件的排序及删除功能。报告推送界面能够对自动生成的报告文档进行预览,通过预览确认无误后,可以提交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和批准。
报告的自动生成采用自动嵌套的模式,后台程序会将一份Word文档中的固定不变的文字、标题、表格、图片所需的空间以数据行的方式存放于服务器的存储单元中,当前台程序发送命令生成报告时,程序自动把对应的报告录入界面输入的数据填充在相应的存储空间进行覆盖,然后将所有文档内容以Word形式展现在前台进行预览,生成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模块主要实现报告的电子化审批流程,报告编写人通过自动生成工具生成的报告推送至审核人账户中,审核人通过预览没有问题后,可以继续推送至批准人账户中。如果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选择驳回操作,并附加修改意见,报告退回到编写人账户的报告推送界面,报告编写人进行数据修改后,可以再次执行此流程。报告批准人可以看到审核人推送过来的报告,可以选择驳回或者通过,驳回的报告会直接退回到编写人账户中,而通过的报告直接会出现在机组的健康数据库中。
1.4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机组健康数据的管理、技术资料的上传共享以及机组、试验项目、相关标准的信息维护。资料共享模块实现各种技术资料的上传下载功能,基础信息模块对相关客户资料、机组铭牌信息进行录入和维护,形成客户信息库,直接用于报告中客户信息的自动嵌套。标准库模块展示了发电机绝缘试验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方便查询下载。机组健康档案库提供所有批准的正式报告的下载列表,提供按照客户、试验类型、报告编写人等进行查询的功能,列表中包含试验的各种信息,包括客户信息和检测时间等辅助信息,通过筛选可以查到不同客户不同发电机在每个检修期内的报告档案。另外,此界面能够一键导出Excel列表,方便以通用的文档形式进行查看。
1.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发电机绝缘试验所用设备的校验管理,如图5所示。对于检测机构来说,检测设备都有固定的校验期以保证数据的测量有效性,此模块构建了设备库,设备的型号、编号、校准指标、校准计划等详细参数可以直观的展现并将即将到期的设备醒目地展示出来,实现提醒功能。今年校准后的设备通过标定操作可以自动更新下一年的校准计划,保证设备更新至最新状态。
2健康档案系统的优势
与传统的人工/计算机分散管理相比,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数据管理效率高。本系统具有更方便快捷的数据查询、统计、归档模式,机组的健康数据或报告可以按客户、机组、试验类型、负责人、时间等组合查询,克服了人工逐年查询效率低的缺点,对于特定的数据可以导出列表,方便归档。报告生成工具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统一报告格式。系统中的机组铭牌库能够自动将对应机组的铭牌导入报告中,与传统的人工输入相比大大提高了报告生成效率。数据录入界面集成一些较为常用的计算功能,例如发电机温升试验中的温升计算,之前都是采用手动计算,每一份报告都要进行多个数值的计算,一年中往往要出具多份报告,采用本系统之后,通过自动计算,节省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同样,发电机的交流耐压试验、定子铁心故障诊断试验等需要繁琐计算的报告也采用了自动计算功能。(2)数据集中程度高,共享能力强。本系统建立了客户机组信息库、检测设备库、机组健康数据库、检测标准库和技术资料库,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工作中用到的数据,将分散的数据集中管理放到统一的平台进行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专业管理水平,这也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优势。(3)数据安全性高。传统的人工/计算机分散管理,机组的试验数据、试验报告、技术资料比较分散,随着时间的积累,数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本系统基于B/S结构,数据统一存放在大型的服务器上,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即C/S结构)相比,不需要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直接在网页进行访问,更加安全。(4)数据分析能力强。本系统以机组的绝缘检测数据为基础,对机组的各类数据都能进行提取和统计,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通过前端设计,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有效地利用,从而反映机组的健康信息或者机组的参数特性。本系统针对发电机的老化鉴定试验设计了趋势分析和样本统计功能。趋势分析功能针对某台发电机历年的老化鉴定数据绘制出发电机定子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的发展趋势,以便评估发电机的老化情况。
以某电厂2号发电机组2006年至2015年10年间的老化数据为样本,系统自动绘制出了发电机定子绝缘A相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的趋势图,以及A相介质损耗因数增量和电容量增量的趋势图。该机组额定电压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σn和电容量Cn及其增量Δtanσ,ΔC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介损增量和绝对值已接近或者超过了相关标准的要求,该机组的定子绕组绝缘已出现明显的老化趋势。另外,本系统还具备发电机组老化参数特性统计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按照电压等级、功率等级、冷却方式、制造厂家等条目进行特定机组老化参数的筛选,系统会自动统计出机组的介损及电容量增量、介损值和电容量值在不同区间的分布情况以及最大最小值等信息,如图8所示。通过数据的积累,样本数目的增多,该系统可以用来分析冷却方式与机组电容量的关系、不同厂家机组电容量对比、不同冷却方式对机组老化程度的影响等问题,从而可以掌握机组的老化状况以及设计参数的特点,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指导发电机的相关检测工作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定子绕组的电容量值对于发电机的谐振耐压试验的参数匹配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以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和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趋势图和在线监测数据波形显示等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发电机的绝缘状态做出评价,例如通过查询系统中发电机转子的重复脉冲法测试数据、发电机转子的历次交流阻抗测试趋势图以及发电机探测线圈法测得的在线波形数据,可以对发电机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做出综合的判断。
3结论
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是一套针对发电机绝缘检测专业的管理系统,它以检测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以浏览器/服务器技术为支撑,融合了检测工作的客户信息、流程管理、报告管理、设备标准管理等内容,同时具备发电机绝缘数据的趋势分析和样本统计等分析功能,与人工/计算机的分散数据管理模式相比,具备数据管理效率高、集中共享程度高、安全性高和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涂光瑜.汽轮发电机及电气设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
[4]GB/T7064—2008,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S].
[5]李建明,朱康.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SebestaRW.Web程序设计(第7版)[M].马跃,李增民,李立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DL/T492—2009,发电机环氧云母定子绕组绝缘老化鉴定导则[S].
[8]向成,刘志强.大型发电机转子绕组RSO试验分析和探讨[J].大电机技术,2008(1),16-20.
[9]Q/HBW14701-2008,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S].
电线的检测报告范文第2篇
考虑到仅是文本的储存,且该软件为小型单机软件,占用空间较小,所以我们选择了MicrosoftOfficeAc-cess数据库。此举不仅节约了空间,降低了开发成本,也提高了软件的性能。基于MicrosoftOfficeAccess数据库,图2系统框架图通过开发环境实现了电磁兼容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采用MicrosoftOfficeWord文字编辑软件作为电磁兼容检测报告的基础软件,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电子表格作为部分数据的导入、导出文件格式。这四个软件都源自同一公司,因此四者之间的交互相对来说会比较简易快捷。
1.1检测信息的输入
电磁兼容检测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包括:(1)被测件的名称、型号、编号、生产厂家;(2)被测件供电情况,被测件的供电类型及供电电压大小,包括直流还是交流,若是交流,则输入供电频率;(3)被测件电缆情况,被测件的电缆的类型,包括电源线、信号线等;(4)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5)检测依据的技术文件的名称、编号,包括被测件电磁兼容检测所依据的试验大纲;(6)被测件描述,被测件工作状态、被测件敏感判据;(7)检测说明,被测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说明的内容,例如一些同标准测试不同的地方,或被测件整改后的情况等;(8)报告编号、密级;(9)检测项目及检测结论,每个检测项目符合要求与否的结论;(10)检测费用及结算情况等。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校验,校验正确后存入数据库。
1.2软件配置
为了提高软件的使用效率,通过配置ComboBox控件的下拉列表,可大大提高软件信息输入的效率,例如委托单位的名称,一般一个委托单位会多次对个产品到电磁兼容实验室进行电磁兼容检测,那么,提前配置好委托单位名称的下拉列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通过点选即可,提高了数据录入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节省输入的时间,提高输入效率。
1.3报告自动生成
通常一个产品的电磁兼容实验涉及到多个电磁兼容项目,而每个电磁兼容项目都需要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而不少信息是需要重复输入的,例如原始记录的表头信息,完全可以通过编程的方法来自动生成。事先分别建立每个电磁兼容项目的报告模板,把这些报告模板放在一个文件夹下以方便软件调用。在自动生成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报告时,根据产品所检测的电磁兼容项目在报告模板文件夹中选择相应的模板,并根据已经输入的信息,根据报告模板中的书签和表格等样式定位位置,自动生成电磁兼容检测报告。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人工书写检测报告时由于个人因素编制不慎出现的错误,也提高了报告编制的工作效率。通过电磁兼容检测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可以避免由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检测报告不规范,从而满足检测报告的质量要求。
1.4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电磁兼容检测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型号规格、编号、测量范围、准确度、计量的有效期、安放位置、保管人、设备状态等。在出具电磁兼容检测报告时,可方便地调用,选择某仪器设备后可自动显示该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同时根据被测件的具体检测日期同该仪器设备的计量有效期进行比较,可方便快捷的提示哪些仪器设备的计量有效期需要更新,以免在最终的电磁兼容检测报告中出现计量有效期过期的低级错误。同时,根据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计算下次校准日期,制定送检计划,实验室人员定时检查仪器设备情况,填写校准记录。
1.5查询与统计
提供电磁兼容检测的基本查询和统计功能。可根据客户进行查询统计,研究系统中委托单位、被测件信息和检测项目的关系,分析不同的客户群体,方便采取不同的市场开发策略、不同折扣等级,提供更个性化服务;可根据原始的测试费用来统计电磁兼容实验室的产值情况;可根据实际收到的测试费用统计电磁兼容实验室的实际创收情况;统计检测费用的结算情况,可根据此做好年底时的催款、请款工作;根据检测人员所检测的被测件,统计不同检测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实验室的管理和考核。
2结束语
电线的检测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049-02
继电保护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基础,也是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电力系统也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了继电保护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为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为了使其不断完善,对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非智能化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测试系统,既能对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同时也能实现试验模式和数据的统一化,增强了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的智能程度。而传统的测试流程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检验质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工作息率及生产周期。
在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测试人员要带着继电保护测试仪、测试报告和笔记本到现场,利用笔记本控制测试仪,手动完成测试并记录报告。返回单位后要对现场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填写电子报告并发至领导处审核。整个流程中存在很多影响继电保护测试工作效率的问题。首先,现场测试环节不能保证测试人员能够完全按照检验的标准规程进行测试,而且测试结果的合格性要人为进行判断,测试质量和测试人员的经验相关性大;其次,测试的过程中还要记录,在测试之前可能还需要对定值、投退压板进行修改,按要求进行接线,效率低下且可能会因为忽略一些细节导致试验的失败;再次,填写的试验报告是手写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最后,人工进行报告传递审核周期长且对之后的查询、统计工作带来不便。
2 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的应用和优势
2.1 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的改进方向
针对非智能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种种问题,新的继电保护系统需要对以下的几个流程进行改进:首先,在测试任务制定的环节,要根据测试的流程标准制定适合的测试计划并根据系统设备的数据得到测试参数;其次,在现场试验的环节,新的测试系统要能够自动完成测试试验、判断测试的合理性以及数据的填写,同时为了警示信息、帮助信息的可视,新的测试系统还要有现场咨询功能。
针对之前测试系统检验报告审核量大的问题,新的系统要能实现对数据的预审,从而罗列出相应的数据供测试人员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审核报告就能快速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历史报告数据,而避免了大量翻阅
资料。
而在现场检查的阶段,新的系统要以测试标准为基础,形成标准格式的检验报告,并能实现自动对装置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并且能够将测试的结果自动填入到检验报告,从而缩短测试时间。而为了能够获得当前步骤的帮助信息或者错误产生时候的预警信息,新的系统还需要具有信息帮助功能,即前文所提的现场咨询功能,这样就能保证试验的顺利完成。
至于现场检验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新的系统要能形成对保护装置检验的标准模式,从而方便用户可以根据录入整定书实现录入;还要有对检验过程中的作业指导,从而方便人员实施操作;最后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在线帮助系统,随时为检验人员提供帮助。
2.2 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的优势
新的测试系统只要满足以上的这些要求,就能提高现场几点保护检验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对现场检验人员的技能要求。其优势主要有:
(1)检验效率高: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能实现检验、试验报告填写的自动化,还能通过网络环境对试验报告进行传递,及时统计报表,也方便日后进行查阅,不仅提高了检验过程的效率,还提高了审核工作和最后统计工作的效率。
(2)检验质量高:因为此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是在检验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在试验之前会录入整定值,还能提示测试人员将数值与保护装置的定值进行对比,因此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测试过程中的误差,还能实现对测试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检验的质量。
(3)企业效益高: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缓解了有经验的人员紧缺的状况,同时也节省了人员的培训费用。
(4)数据真实可靠:检验报告的数据由系统的检验程序自动进行填写,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还能将数据以不同形式输出,保证了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另外,还能保存测试仪器输出故障的状态,从而为之后的分析和统计工作提供依据。
(5)检验工作规范:因为系统是严格依照检验标准制定的,检验的程序也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出现人为因素影响,检验工作的流程更为规范,同时生成的检验报告的格式也能做到统一化和规范化。
3 继电保护智能化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主要可以分为测试仪器控制接口、自动测试控制、保护通讯规约、管理系统和测试标准定义。
(1)测试仪器控制接口:测试仪器控制接口是保证功能测试的软件接口,外部系统给出所需要的标准参数数据后,测试仪就能自主完成试验,并通过此接口获取测试结果的数据。
(2)自动测试控制:自动测试平台主要开放3种外部系统接口:第一种是负责数据库下载任务的连接和试验报告的上传;第二种是负责与保护装置的通讯和调用;第三种则是负责外部的其他程序,比如条码扫
描等。
(3)保护通讯规约:保护通讯规约能够实现与保护装置的信息交换,同时还能完成对各种信息的读取工作,实现保护装置的全闭环自动测试,另外,还能读取保护模拟量、输出故障量,为最后的综合性判断提供
依据。
(4)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负责通过数据库来对设备、装置测试方案、系统用户、测试报告进行管理。
(5)测试标准定义:测试标准定义主要分为保护测试功能标准数据接口、作业指导书和测试仪器控制软件接口标准这三个方面,并应用XML语言格式对其进行文件描述。
4 结语
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大大提高了检验的标准化程度及工作效率。为继电保护的检验工作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方法,相信随着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应用范围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黎彬,罗绍亮.继电保护智能化测试系统在电力系
统中的应用和展望[J].电气开关,2010,(3).
[2] 胡红兵,李丽君,韩民畴.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
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电机工程,
2013,(2).
[3] 姚朝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的探讨
电线的检测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
一、试验之前充分准备,确保条件充分
进行35kV变电站的交接试验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要熟悉试验的项目内容,提前准备好试验场地,以及确保人员和试验仪器的齐备等。
(一)熟悉试验项目
新建35kV变电站的变压器交接试验一般有如下项目:
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绕组连同套管的局部放电试验;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对外壳的绝缘电阻;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测和试验;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变压器的空载和负载损耗试验;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变压器介质损耗试验。
除了以上试验外,还需要检测相应的数据,如: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在测量时,要对所有分接头进行检测。其中,三相电阻的不平衡率要求控制在2%以下,线电阻的不平衡率要求控制在1%以下。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对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的要求是,其应和出厂铭牌上标示的数据无明显差别,且要符合变压比规律。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结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要求其与出厂铭牌标示符号相符,并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对于35kV的变压器而言,其吸收比是需要测量的,并要求与出厂值相符,常温时要求控制在1.3以下。其绝缘电阻值必须满足要求。
检查相位。要求变压器的相位必须与电网的相位保持一致。
要做好新建35kV变电站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就必须对试验的项目内容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确保万无一失,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安全高质量的进行。
(二)试验场地准备
在熟悉试验的项目内容之后,还需要试验的场地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一般情况下,新建变电站的变压器试验都在变压器就位到变压器台上进行,并保证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而环境的相对湿度则应保持在10~80%,一般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变压器试验。同时,还要确保试验时,场地内不存在强电场的干扰,无振动情况的影响。
(三)试验人员与仪器
在准备好场地之后,就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验人员和仪器了。一般而言,新建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所要求的试验相对不多,只需要高级试验工2人,中级和初级试验工各1到2人。
对于试验所需要的仪器,则必须保证齐全可用,不可出现疏漏损坏的情况。交接试验一般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兆欧表,变比组别自动测试仪,绕组变形频响测试仪,直流电阻测试仪,高压试验变压器,直流高压发生器,电力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参数综合测试仪,自动介质损耗测试仪等。
当试验人员和仪器齐备,场地条件允许,试验项目确定,试验方案计划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交接试验了。
二、试验时严格要求,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对于新建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试验时,要求对变电站的每一路开关的跳合情况、绝缘情况,变压器的充电情况,开关的保护动作情况等均要进行严密细致的试验和检查。
(一)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在试验之前,需要对相应的工作电源进行检查,以确保工作电源稳定可靠。同时要检查接地是否牢靠稳固,并在试验之前对试验仪器进行开机预热。在试验时,除了试验的操作人员之外,必须安排试验的复查人员,以检查试验接线后的线路是否正确。
搬运设备时,必须保证起重过程中分工明确,信号统一,相应仪器稳固可靠。
(二)严格规范试验方法
做好新建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就必须规范试验的方法,对试验的操作严格要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据可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质量的完成试验。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时,需要分别用2500V以上的兆欧表分别测试15秒和60秒的绝缘电阻值,再用R60s比上R15s,进行吸收比的计算。在测量时,要求所测值不得小于出厂试验值的70%。当测量温度与产品出厂试验的温度不相符时,可以进行折合计算为20℃时的数值,计算式为:
R20=ARt,t≥20℃
R20=Rt/A,t≤20℃
其中R20为校正值,Rt为测量温度下的实测值。A为换算系数,其计算式为:
A=1.5k/10
测量时要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公式进行计算检测,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在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对外壳的绝缘电阻时,其检测结果不得低于10MΩ。测量时必须采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时间为1min。
在检查分接头的变压比时,通常是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用变比电桥测量出原边电压U1和副边电压U2,通过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对变压比进行一个测定。变压器的额定分接电压比允许偏差为±0.5%,数据要符合出厂铭牌数值,且满足变压比的规律。
对于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的测量,需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采用直流电阻测试仪或者双臂电桥进行测量。对于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应根据下式进行换算:
R2=R1(T+t2)/ (T+t1)
式中的R1、R2是当温度为t1和t2时测得的电阻值,T为电阻温度常数。测量所得值,在外部环境一致时,同出厂实测值的比较相差不应大于2%。
除了测量数据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外,在进行一个检测试验时,更是有不少要求。在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时,需严格按照GB50150-2006的标准进行,要求试验电压的波形无限接近正弦波,试验时间定为1min,在计算电源容量时,按照下式计算:
P = ωCxUs2×10-3 kVA
而在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局部放电试验时,试验人员必须先对绕组加上一定量的电压,持续30s。之后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再施加一定量的电压,持续3min。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局部放电的试验。
三、严格核准试验数据,认真出具试验报告
完成交接试验之后,试验人员还需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作为交接试验的收尾部分,试验报告是对整个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的一个审核和总结,是反映试验情况的直面文件。因此,试验人员在编写试验报告时,必须做到真实记录,反映重点,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其次,参加试验的其他人员还需要根据试验报告,对试验的数据进行核准,对整个交接试验进行一个验收,最后才能由负责人签发报告。所以说,试验报告集中了所有的试验结果。要做好35kV变电站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就必须做好试验报告。
四、总结
对于新建的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而言,要做好交接试验,就必须在试验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熟悉试验项目内容;试验时明确注意事项,严格操作规范;试验后做好试验报告,确保试验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新建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
参考文献:
[1]余晓.浅谈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差动保护[J].装备制造技术,2009(4).
[2]范冲伟.成教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选择及布点研究[J].供用电,2011,28(5).
[3]岳地松.35kV变电站主变微机保护的整定[J].变压器,2008,45(6).
电线的检测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分簇协作;位置信息
1.介绍
随着快速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凸现出来,传统的静态的划分频谱资源的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先需要,对于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电频谱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但是通过FFC对频谱利用率的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授权频谱并未充分使用[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产生的一种技术,它不但能认知外部无线电环境并能从以前的经验中学习,从而能动态地接入未被使用的频谱,并且不影响已授权用户的正常使用。频谱检测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显得格外重要,要求认知用户能在一段频带上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频谱空穴来动态地接人未被使用的频谱,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为了不影响主用户的正常通信从而要求认知无线电能在低信噪比下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主用户信号,这时,结合能量检测利用位置信息协作频谱检测就成为一种新的途径。
2.SUs的位置信息利用研究
一个典型的CR网络如图1,这些SUs随机分布并和PU的距离不同,由于多径衰落,阴影和多径对SUs的影响是计算它们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SNRs,协作检测有助于一个较差位置的SU用较低的SNR,定位出一个信道的占用/空闲。
在传统的协作检测中,每一个SU将检测整个频谱,通过融合中心收集信息[2-3]。误检概率Pd与SU的位置有关,因此,一些距离较远和在阴影中的用户也许会引起很严重的虚警和漏检的发生。随后所有的信息被收集发送到一个融合中心,从位置较差的SU发出的错误检测值将会降低整个协作检测的表现[4-5]。如图1的情景,SU3是距离主用户PU较近的点,因此SU3受到的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的影响更小,因此,它相对其他CR用户拥有较高的SNR,而SU4距离主用户最远,同时,由于衰落和阴影它的SNR也要低于其他SU。
由图1中各SU的表现特征划分,SU4由于它的低SNR表现出很高的误检概率,概率表现最好的SU3拥有较高的SNR,如果坚持用OR规则判决4个SUs,判决结果将很差[6]。协作检测的权值是通过比较SU的不同位置得出,su3位置较好获得较高的SNR将获得较多的权值,较差位置获得低SNR的用户获得权值较少。
在所有基于权值利用OR的协作检测模型中,所有的SUs都要发送报告给融合中心,因此使用较多的带宽来发送报告,这启发我们发现一种检测选择性模型,通过对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的考虑来降低发送报告到融合中心的平均检测开销。
3.使用位置信息优化基于协作检测的频谱分簇
3.1 基于位置的分簇协作检测
从图1我们能观察到使用能量检测的SU3的检测表现要优于其他SUs,通过位置特征的优势得到较少的衰落。其他的SUs证明只有对协作检测的权值很小的提升。如图1像它们的权值(例如:SU4)与SU3相比也比较少,因为SU4较差的位置,尽管分配给他们的权值较少,但是他们仍然要检测和报告信息给簇头,因此要使用更多的带宽为了协作检测在带宽的束缚下的有效性,信息的选择使用是有要求的。
一个基于在簇中各个SUs的位置信息算法被建立起来。目的是减少检测的比特数,这种算法通过每个簇的簇头表现出来,例如:在图2中的cluster1 cluster2和cluster3。
具体步骤:
1)比较所有SUs的SNR值,并在SUs中选出最大SNR。
2)找到=MAXSNR-每一个SNR,主要是是一个1*n阶的矩阵和n是一个簇中SU的数量。
3)如果一个簇中每个SU的
可接受范围的值通过经验得出,如图3中的例子为=2db,通过目前的基于位置的协作检测算法,SUs的“”值>2db将不被频谱检测所认可。目前的算法,这些SUs的“”将大于接收范围,落入“no decision”的标准中,这些SUs将不参加发送报告给融合中心。因此,减少了频谱开销。
假设SUs划分到L个簇中,有Ni个SUs在第1th个簇中,ni,avg表示在第1th个簇中从SUs到簇头的检测比特的平均数,Tn表示n个SU参与频谱检测判决的事件,T(N1-n)表示在第1th个簇中有(Ni-n)个SU没有报告给簇头的事件。
P{Tn}=
且P{}=
表示在每个1th个簇中第个SU检测到的能量,则ni,avg经计算得:
ni,avg=PP+PP
ni,avg=
PP
和分别为第1th个簇中假设分别在和条件下落入“no decision”的概率,两个门限和用来测试能量检测的可靠性。如果检测到的能量低于门限或者超过(分别表示决定主用户存在的双门限)“no decision”表示由于可靠性不足不能加入协作检测的第1th簇的SU。
基于位置的检测表现特性表明协作检测的权值在使用位置的算法后提升了它的表现,通过移除来自SU4(位置最差的SU)的判决,这种算法与4个SUs的算法相比较也是可以接受的。
3.2 理想的簇尺寸和簇成员数量
通过第1章的分析,SUs的位置分簇能使协作检测的性能得到提升,通过收集各种先验信息和拓展信息,最后发送到簇头,再根据位置权值送到融合中心进行本地判决,下面我们要讨论两个重要但是未解决的问题:
3.2.1 簇尺寸
我们划分一个簇的最大半径,在簇中平均RSS的不超过两个SUs的位置,(R-)和(R+),这里的R是和簇中心的距离,Rc是簇的半径。使用多项式能量路径损耗模型[6]平均RSS在SUs在距离给出(是的传输能量,是路径损耗指数)最大簇尺寸决定为公式10log10dB,得出公式=R,。
如果一个簇的有效半径(例如R=150.3 km)为5.76km,使用=3的Hata模型[7]。
3.2.2 簇成员数量
=和=代表误检概率,在我们的模型中将K个SUs划分到L个簇内,N代表每个簇中最大的成员数,但是最优的N和L是由K决定的,是由检测表现和时间决定的,有K个SUs给出误检概率的门限为和,经计算N和L为:
N=L=
它也表示出随着n的增加误检概率会降低。
根据图3仿真结果得出基于位置的分簇算法可以提高检测概率,同时有效降低检测时间和报告开销。
4.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是利用位置信息划分簇进行协助检测,基于频谱分割成簇能有效的降低每个用户扫描整个频段所用的检测时间,找到适合的簇尺寸和簇成员数量。基于位置的算法可以获得有比较性的检测结果,与常见的协作检测相比较,利用位置信息排除所有检测用户中的较差用户,达到降低了检测时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ocket ET.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R].Spectrum Policy Task Force Report,2002.
[2]赵知劲,郑仕链,尚俊娜.认知无线电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M.Mishra ,A.Sahai,and R.Brodersen,"Cooperative sensing among cognitive radios",in Pro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stanbul,June 2006.
[4]Z.Quan,S.Cui,A.H.Sayed,and V.H.Poor,Wideband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i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Communications,Beijing,China,May 2008.
[5]A.Ghasemi and E.S.Sousa,"Col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opportunistic access in fading environments,in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Nov 2005.
[6]周贤伟,王建萍,王春江.认知无线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7]E.Sofer,WRAN Channel Modeling,IEEE 802.22-05/ 0055r0,July200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