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马存斌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堡中学)
2014年8月10日至13日,由原州区教育局组织我们参加了《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高效课堂》专题培训,主讲的专家团队有李炳亭(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高效课堂倡导者),杜金山(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中国教师报特聘首席专家),王红顺(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李平(北京市房山二中校长助理),何文(安徽铜陵都双语学校副校长),韩世文(中国教师报区域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报 区域教育周刊》主编,全国区域课改共同体秘书长),郑骊君(中国教师报总编室主任、《中国教师报 区域教育周刊》执行主编)等人员组成。
通过四天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听李炳亭教授的《课改——教室里的革命》,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角色应变化,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要确立先学后教的课堂结构,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性格、诚实执着的品格和自尊自信的人格。我学习到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为主体、师退生进、评价先行模式跟进等课改共性经验。对我的课改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观摩韩世文老师的“小组初建”活动课,使我了解了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就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保证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起着组织作用、帮扶作用和氛围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观摩我了解了小组初建的方法步骤,懂得了小组划分的原则。这对我今后的课改提供了方法指导。
听专家王红顺的报告,学习了高效课堂誓约和特征,使我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操作的原则,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异同。学习了高效课堂的八个流程,使我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学习高效课堂流程的注意事项,为我们今后实施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减少了失误。学习了导学案的编制,让我重新认识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认识到自己对导学案编制的不足,为我们今后编制导学案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观摩了李平老师的高效课堂,更加直观地看到高效课堂的操作流程,即: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对子对学,小组群学—展示(个展,组展,班展)—学生总评,教师点拨—小结,拓展,提升—反馈检测(检学习目标)—小组个人自我反思。这对于我们实施高效课堂提供了实践指导。
听杜金山校长的“高效课堂的动力机制及评价原则”讲座,使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人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警示,促使我们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评价一堂课应该是“学生学得好、学生发展得好、教师发展得好”的“三好”合一的课堂。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中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看山东,山东教育看xx”。的确,在这5天的参观和学习中,我发现xx的教育始终能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这也逐渐成为了我们本次参观学习队伍中绝大多数领导和老师们的共识。
从xx年实行课改减负到现在,xx的教育改革并未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们如何才能在现今繁多的课程中解脱出来,从而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也逐渐成为我们xx课改的新风向标。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走进了山东省xx二中。xx二中注重校园文化,孔子雕像,各种各样的学习展板,课外知识拓展台还有学生们自己创意的作品,时时处处体现着校园文化内涵。走进课堂,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积极性并不是因为我们这群陌生人到来的炫耀,更多的是因为学生们的专注,他们已经完全的融入了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课,和老师、学生们互动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仅仅抓住课本和老师们编写的导学案,以小组4人为基本学习的单位,通过讨论来学习和提高,老师更多的时间是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来服务,解决他们研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真的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271”课堂的模式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每个老师和学生心中,这样的课堂新理论既指导了课堂的实践,又更好的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每个在场的老师都为他们这样的学习模式倍感赞叹。
事实上,教育目的中对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培养早就给了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做的甚是不足。仔细想来,这似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与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参观中,我们发现山东省xx一中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1200多亩的校园,8000多的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走进这里真的就好像步入了大自然一样。试想,能有这样的环境,谁还不加油努力奋斗呢?xx一中给我最大的印象是他们独特的课程设置。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们能施展自己的爱好,发挥兴趣的积极作用,学校设置了一系列的兴趣选修课程,比如风筝制作课,雕塑课,书法研修课,舞蹈课等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将学分制纳入学生学习的考核体系之中,在这里学习的成绩在也不单纯能代表个人的能力了。想想,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么。xx一中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模板。
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就是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这样的授课方式老师累的嗓子疼,但是学生还是听不懂。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方式又不失高效性呢?山东省xx五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全班的学生以4个一组为基本单位,每个组内根据平时的表现和成绩在分为a、b、c、d四个同学,还有一个小组长。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讨论中,a和d结成伙伴,b和c相互帮助,这样的分配使得学习好的学生和相对差一点的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和学习中,学生锻炼了自学和团体的意识,老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经过了五天的走访学习和听课,我真正发现教育理念对于我们指导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在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要减负必须要改革,改革有阻力有难度,但是我们依旧要迎难而上,打破旧有体制的束缚,将改革的触角深入课堂,改变课程的设置,将课改的方方面面能做到实处。同时我也坚信,xx课改的春风一定能将我们xx教育的事业推向顶峰。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在当今的高校,学术性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承担着“营造校园文化,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学术性社团的发展趋势往往是一所高校发展态势的投射。对于学生来讲,参加学术社团培训是出于对所喜爱知识的追求、探索。高校学生学术社团培训最直接的效果便是:
第一,加入其中的个体能在自愿且相对自由的时间空间上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就医学生来讲,社团学术培训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到知识的本身,并且是由有一定经验的前辈、师兄师姐手把手教手教学,使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印象深刻。
第二,学术社团培训能够促进学生更自主地去学习、去追寻更高层次的知识境界。学术社团培训,一般是在指导老师、或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学者的指导下,由社团相关负责人自行策划组织。就某些学术社团而言,有培训自然会有考核,而考核也会直接关系到个体未来在社团的发展道路,这就在参与社团的个体中形成了无形的竞争,个体出于对自身技能、荣誉的追求,自主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高很多。
第三,学术社团培训不仅可以教学术,还可以拉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真正地了解个体、整体的学习程度。学术社团培训,从根本上来说,以实践性为主。在“手把手”的教学过程中,个体与个体沟通距离会逐渐拉近,发展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后分享知识、经验,从而使个体甚至团体的学习效果显现。
第四,学术社团培训,给予人的感受是更?榍崴桑?从而学习氛围更浓。学术社团培训,一般是比较自由的,基本是因为兴趣或者自身的求知欲而推动自身的参与欲望,再加上,多是同龄个体之间的交流,没有传统观念带来的压力感,参与的个体在没有过多的顾虑下学习、交流,培训的基本目的也能因此达到。
学术社团培训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无固定的时间、无固定的教学人员、无稳定的资金支持等等这些,都会为学术社团培训带来知识传播的不系统、不完善等的问题。
课堂教学相对于学术社团培训而言,制度性更高、规范性更高、目的性更强。课堂教学,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采取的传授知识的途径,它是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学习途径,在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就有所体现。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得以顺利展开的。它所涉及的人员以传统的称呼分为“老师”和“学生”。“老师”是在经过重重考核后具有过硬的学术领域知识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的人员;“学生”是指在自身的兴趣下,或者在责任感的趋势下,需要通过“老师”传授知识的群体。就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
第一,课堂教学以校章校规、课堂纪律等为硬性支持,以此要求相关的人员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任务。在如此的硬性支持下,部分的不适应人员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投入到其中。
第二,课堂教学更具专业性,学习流程更为系统,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到更纯正准确、更完整的知识系统。由于“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基础情况、“学生”心理为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从基础学起,使学生拥有稳固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堂教学,是兴趣培养的大平台。在校园里我们常听到“遇到喜欢的课程,认真听;遇到无感的课程,随便听;遇到厌恶的课程,不去听”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有的学生真的喜欢这门技术,而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细化这门课程,发展不平衡。
课堂教学当然也会存在着不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不等级”、条条框框的不自由等都会阻碍课堂教育达到最大的效果。
高校社团学术培训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异同在笔者看来有如下几点:
一、加入学术社团的个体能在自愿且相对自由的时间空间上学习知识与技能;学术社团培训,给予人的感受是更为轻松,学习氛围更浓。而课堂教学是以校章校规、课堂纪律等为硬性支持,以此要求相关的人员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任务。仅以此作比较而言,学术社团培训可能更受欢迎。毕竟,多数人的心中都是有追求自由的火苗。
二、学术社团培训能够促进学生更自主地去学习、去追寻更高层次的知识境界。学术社团培训所牵涉的名与利、课堂教学所牵涉的名与利,就不甘于平淡的大学生而言,学术社团培训所带来的名与利更靠近眼前,所能带来的经历更为独特。但就眼光更为长远的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上所获取的稳固知识基础、期考时的名列前茅、实习时的更优选择、工作时的自由选择,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就以此而言,学术社团培训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效果比较,只能说是仁者见仁,看站在何位置评价了。
三、学术社团培训不仅可以教学术,还可以拉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真正地了解个体、整体的学习程度。课堂教学,由于资源问题,一般难以做到“一对一”之间的接触,并且课堂教学一般遵循段考、期考、课堂随机这几种方法对人进行考核、了解集体的学习程度等。就此而言,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更需要“自觉”去巩固,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认识、理解知识。
四、课堂教学的教学人员过硬的综合素质,是课堂教学更具专业性,学习流程更为系统,学习的人员能够更好地学到更纯正准确、更完整的知识系统。而学术社团培训,出发点可能是兴趣,有兴趣但不代表有相关的专业基础,因此学术社团培训的系统性、专业性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程度,同时,学术社团培训人员有时候为正处于基本学习的人员,有可能导致培训内容的不正统等。就此而言,课堂教学更受大众欢迎。
五、课堂教学,是兴趣培养的大平台。或许大家觉得这一点过于牵强,但是作为一名为了完成家人的心愿而来医学院当一名医学生的人来说,能够慢慢喜欢上中医的博大精深、喜欢上中药的独特香味、喜欢上白大褂穿在身上的责任感,这个与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而学术社团培训是达不到这一点效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自由。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失效原因;失效对策
初任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成功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再经过入编考试筛选,才工作1-3年左右的新教师。初任教师对工作环境经常会有不现实的“职业期待”[1],这些“职业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差距和困难,使得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学生方面,课堂问题行为频发带来的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初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②家庭方面,初任教师正值角色转换时期,由“学生转换为教师”、由“孩子转换为家长”,需要时间来适应角色转换。尤其是在“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过程中,受到家长不认可、不理解的压力居多,这就容易产生自我判断过低、情绪管理不当、教学行为不适的问题。③学校方面,由于初任教师处于融入教师集体生活的适应阶段,诸如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处理与其他教师尤其是指导教师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初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④制度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轨制撑持,教师的培育模式、招聘体制、培训方式、考核与提升方式都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此,初任教师的就职信心与职业生涯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提出的建议书《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应该对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最初职位及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对其以后的培训和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实施德育和传播科学知识的主体,其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是其适应角色的重要步骤,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保证,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从现实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生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加强了新老教师的经验交流与互补学习,为教师队伍培育中坚力量;有助于教师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优化教师生存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效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师职业生涯深受入职初期的工作体验的影响。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能有效改善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现状。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专业能力不足
专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根本因素。①教学能力不足。初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足,面对频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和低效的管理现状,会产生很多压力和负面情绪。②学习能力不足。有些初任教师不能创新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授流程,生搬硬套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些初任教师过于依赖使用多媒体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③角色定位不明。初任教师角色定位不明,往往导致其用强硬手段树立威信。过于强硬的“教”只会使得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默听”的现象愈发严重。
1.1.2人际关系不佳
人际关系不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直接因素。①学生关系方面,初任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强、教学和管理方式不灵活,使得学生对其认同感偏低。再者,初任教师在模仿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时,往往收效甚微,容易加剧师生课堂矛盾,使得课堂管理状况每况愈下。②同事关系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下“重智轻德”倾向的影响,少数主课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把思想政治课看成是一门纯理论课,看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德育功能与工作能力,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本学科的认同感。③家长关系方面,有些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教学积极性的缺失,引发了课堂的无效管理。
1.2客观因素
岗位培训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客观因素。岗位培训结果的优劣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成长。①职前培训不成熟。职前培训即对处于学生阶段的初任教师在高校进行培训。高校的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学习”这传统的“三大样”,与教师进编选拔轨制不尽匹配。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初任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有效管理课堂、分析教例教法、观摩公开课等多方面内容,才能胜任本职工作。②入职培训不恰当。虽然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所有初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以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3]但偏重理论介绍的培训内容并不能解决初任教师的实际需要。③在职进修不充分。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师德宣讲”和“教学研讨”两方面,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初任教师在课堂管理、生涯规划、职称考评等方面的需求。加之工学矛盾的压力,导致了初任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入职培训。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对策
初任教师有着思维活跃、精力充足、乐于创新等诸多优点。即使初任教师如此活力四射,都难免在课堂管理方面出现倦怠。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方法。
2.1补足专业技能
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初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明确师生彼此的期望值,科学管理课堂,建立有效的教与学,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①展示自信的第一节课,创建开放型班级规定。第一节课是互相了解、彼此期许、建立班规的重要时刻。初任教师应通过鼓励适当行为、建设性地处理不当行为,让学生接纳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继而接受教师的期望和要求。②订立动态化师生协定,成立互助型师生关系。初任教师应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期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期望,不断强化和调整能营造积极学习环境的协定。
2.2调和人际关系
①调和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初任教师应用智慧和关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平和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另一方面,初任教师应提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认同感与影响力。②调和与同事的关系。一方面,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加快角色转变。很多学校通过“青蓝结对”方式,积极发挥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领域。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主要通过几种形式展开:相互观摩、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参加公开课和竞赛课等。[4]另一方面,加快德育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改善其他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③调和与家长的关系。初任教师应及时关注家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偏差,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核心作用。家校合力将德育融入学生生活,可以及时预防和调整学生的身心问题,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减轻课堂管理的失效性。
2.3规划职业生涯
2.3.1结构化高校课程
夏正江教授曾建议师范院校专业课程结构应由四个课程模块构成,即:学术知识类课程(31%)、方法与技能类课程(20%)、研究与探索类课程(13.5%)和临床实践类课程(6.5%)。[5]这就要求高校在关注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育管理学、有效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者,骨干教师的实地指导,也有助于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应对未来的角色变化。
2.3.2系统化入职培训
为了加快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速度,必须精准定位教师角色,系统化入职培训内容。一方面,资深教研员应针对初任教师普遍关注的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组织、压力应对、资源优化与寻找、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模块化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应改良培训方式,加强反馈机制,避免无效的入职培训。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随机的、不定时的课堂管理问题,才是初任教师最为关心的。只有切合初任教师需要的入职培训,才能增强其课堂管理能力。
2.3.3实用化在职进修
为了促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在职进修阶段的培训内容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只关注教学技能而忽视师德,也不能只重视敬业精神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培训机构应该针对初任教师关注的实际问题,改进在职培训。一方面,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多元化培训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加强学校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缓解初任教师的工学矛盾,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性。
2.3.4规范化职称改革
与此同时,必须加快职称改革,提高教师入职门槛,科学化选拔轨制。2015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迈出了职称改革规范化历史性的一步。这次改革更新了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大有裨益。思想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它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正值精力充沛时期,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度比较高,可以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不轻言抛却。实现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内外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秀丽“.师徒结对”之研究———以海口市中学初任教师“师徒结对”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30.
[3]教师[2011]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Z].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星级培训课堂”教育培训体系的定义
以“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为导向的职工星级培训课堂”为核心的员工培训体系的,它是指以企业搭建的“星级培训课堂”体系为依托,通过员工自我定位、自我分析、星级培训、考核评价、重新自我定位的闭路管理模式,借助培训、规划、考评、约束和激励等过程控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提高技能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一岗多能的技术人才,实现人才的快速培养和员工素质的飞跃,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星级培训课堂”教育培训体系的特点
分门别类式培训。“星级培训课堂”在原有传统的培训基础上采用不拘一格、分门别类的培训学习方式,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有计划有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职工开展培训,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快速的提高岗位技能,达到一专多能、掌握多岗操作技能的培训管理办法。
星级化管理。所谓星级管理,就是以激励职工自觉学习岗位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为目的,将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用五角星的个数直观表示出来,一个五角星表示一个星级,对应一个技术等级。在星级设置上,生产车间,星级的数量反映职工掌握岗位操作的数量;辅助生产车间,采用就地拔高、一般不打破工种界限的方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划定星级,但最高不超过5星。
三、构筑以“星级培训课堂”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的主要做法
1.确认星级培训课堂的核心地位,营造培训的良好氛围
1.1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该厂为加强培训管理,专门设立了由厂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职工教育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厂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计划及教育经费使用等培训工作的重大问题,修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通过详尽的八章34项条款,为打造“星级培训课堂”员工培训体系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1.2实施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把星级课堂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员工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逐级落实管理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星级培训课堂的实现。二是建立导学督学机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学习计划和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坚持分期分批组织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参加培训不影响正常工作。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培训的管理体制、组织实施、经费管理、外出培训、考核等进行规范,把培训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
1.3实行差别化管理方式。一是薪酬差别化。施行有差别的薪酬制,以星级作为奖金分配和调整效益工资的主要依据,推行“一岗多层次,同岗不同薪”的岗位待遇,促使员工努力提高岗位技术水平,在向高岗位竞争的同时,也向本岗位的多星竞争,进一步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二是晋升差别化。坚持星级的聘用管理,星级聘用管理的关键是体现在“星级”上。在晋升竞争时,同样条件下优先考虑星多的员工。
2.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员工星级课堂培训
2.1重视需求分析,关注个体差异
首先,进行组织分析。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个人分析。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通过发掘个人工作行为和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明确需培训的内容,为科学地进行人力规划,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标准和依据。
2.2制定严密的星级培训方案
一是分层次安排培训内容。对新老员工业务层面不同,采取有针对的培训,老员工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在培训课堂中多选择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以新入厂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员工都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多探讨些实际操作问题,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重点突出,讲求实效。本着重点突出、讲求实效、针对性强的原则,合理设置讲课题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装置设备知识、标准程序作业法、操作经验、上下游关联知识、化工基本知识、应急处理、独门绝活、技术难题攻关等涉及日常工作的知识。有针对的讲解生产调整难点、装置操作难题、技术攻关课题、机电仪知识、职工点题等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业务技能内容。
三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该厂要求各个班组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或副班组织员工培训,具体的讲课时间自定,但每月至少要组织2次学习。
3.星级课堂培训形式多样化
3.1每日一问,每日一学。班组充分利用交接班、当班空闲时间或副班组织员工培训,轮流安排员工提问。
3.2着手培养“小教员”。把班组技术尖子、业务能手确定为“小教员”,在员工培训上打破以往由技术员单一授课的方式,采取员工相互授课的教学方法,让“小教员”讲解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3.3十分钟课堂,被动变主动。十分钟课堂既是将原有的技术人员讲课、操作人员听课的传统模式,改变为一线员工讲课,技术人员听课、提问的方式,实现了员工由被动的培训到自我主动培训的转变。
3.4装置现场课堂,实地操作。即是将课堂布置到现场实地授课,让听课人员能直观的接触了解。
四、职工星级培训课堂建设的效果
1.迅速提升了全员业务技术素质,缓解了人员紧缺的燃眉之急
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为导向的职工星级培训课堂建设体系成功实施,迅速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短时间内,全体员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得到了突飞猛进,并涌现出大批“一岗多能”和“一专多能”的员工,完全具备跨岗位、跨专业流动的条件,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装置规模不断扩大与人手相对不足的矛盾。
2.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全面提升了企业效益
星级培训课堂的推行,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爱岗敬业意识,大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行期间,涌现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持续强化了企业的执行力,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员工在通过星级培训课堂学习,使职工清楚自身成长与企业成长血肉相连,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严格自觉地遵章守纪,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加快企业发展的内部合力,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内部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