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1.人格教育与目的概述
1.1人格教育概述
人格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制定目标和计划,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生的方法,让每一位蓬勃发展的高中生都具有优良的心理,崇高的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最基本教育就是要发展其智力、培养其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其情绪和体力。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人不论在思想上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文化领域中更是拥有较高的水平;在社交方面自然而然的有适当的谈吐,能与人相处融洽。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具有崇高社会意识,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待人处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将其改正,从而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1.2高中语文融入人格教育的目的
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最终目的,另一个是具体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这是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完善的人格,才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的基础,所以严格完成最终目的是必须做到的。具体目的是指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订立的目标,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目的。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是把最终目的和具体目的相结合。两者相互约束相互服务。认识目的就是通过肢体语言、视觉、思维等对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进行学习,着重发展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感情目的是指对国家;对家人、老师、同学;对社会好所有美好的事物的感情。自制力目的是指,要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必须先锻炼其自制力。这样不仅仅对学习,而且对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很有帮助。是老师要着重培养的一个目的。独立自主目的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高中老师应当帮助每位学生完善其人格,让学生的人格往更好的方面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实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关键性
2.1从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角度看,是离不开人格教育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日益变迁,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很容易对高中生产生不利影响。正因如此,怎样在高中教育中融合人格教育,是教育界十分重要的工作。高中语文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感彩的建立、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培养学生有更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人格。这个目标表现出了,语文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拥有崇高的人格。
2.2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需要用人格教育来完成。
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老师更偏向对高中生进行单一的理论和经验教育,很少对高中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虽然老师们一直勤勤恳恳对学生教导思想品德,但往往效率不是很高。不仅如此,这种教育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在教育理念不一致,不能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语文教育时,要围绕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结合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2.3人格教育对高中生产生的有利影响。
人格教育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有利于培养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如今,有一部分高中生是存在心理问题的,比如:自我控制能力不良、想问题极端化、没有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孤僻等等。在语文教育方面看,上述情况说明了现在语文教育的任务并没有达到,老师应该传授语文知识的同事着重培养高中生的人格修养,从而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
3.高中语文教育中实践人格教育策略
3.1老师要塑造健康形象
老师想要培养高中生高尚的人格,培养自身的人格优点是很关键的。在心理素质方面,语文老师面对学生应当做到积极向上,豁达开朗,与时俱进,不轻言放弃;在学习方面,教导学生坚持做到严于律己,“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在教学质量方面,语文老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具备深厚的语文知识底。在为人师表方面要严于律已,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好榜样,以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3.2在课堂中进行人格教育
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尽力打造出人人平等、活跃积极的上课气氛,老师应当在讲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老师讲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相互学习中老师应当尽力带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应该将自己熟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运用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树立众多古今中外的学习榜样。我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辛弃疾、王安石、李白、岳飞等,他们给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海伦凯勒的伟大事迹,让学生们感受到身残志坚海伦凯勒不屈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坚持不屈、永不放弃的毅力与精神。
3.3课后活动中向学生灌输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不单单在课堂上传授,也应当在课外活动中体现。学生只有在轻松的课外活动中实践人格教育的真谛,把课堂上学习到抽象的理念得以实践,才能真真正正的从思想上得到良好教育,进而逐渐养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老师应当多运用一些课外活动方法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例如,老师可以在进行戏剧作品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能够在扮演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作品中意味。又例如,老师在进行《老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车夫老王生活贫穷凄苦,但是他虽然穷苦卑微,但是却心地善良,老实厚道,会关心别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学会如何善待他人,不卑不亢,关心别人,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学生的学校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塑造人品质、性格的最直接方式。语文课文对事物的刻画基本都是积极的描述、能够激励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积极的态度。情感语文课堂好比一个虚拟的社会,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还让学生在无声的世界中学会了处事待人之道。所以,对于语文教学,老师能否把这种意境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语文老师对学生真诚的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一语中的,道出了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树立自己的威信、地位。这一点上,笔者觉着不局限于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严肃、庄重,更多的是要求语文老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正所谓“以今率人,人若身先”,“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为什么学生喜欢听某个老师的课,乐意服从某个老师,而这个老师的课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会好?这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了。正是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学生、感染了学生,学生不忍心“伤害”这个老师,不知不觉地就转化为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
二、适当的语言气氛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设计中,单纯地按部就班分段落,学词语释义,总结中心思想,已然使课堂过于平静,毫无生趣。而情感课堂,要求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需求,“投其所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子,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课本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喜忧,体会广阔的情怀。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适当释放自己的热情,声情并茂地再现画面,让学生在高低起伏的音符中去感受语言的力量,去寻找心灵的冲击,激发他们内心的共鸣。还记得《大堰河,我的保姆》那首诗么?用极富热情和强烈地感情、放荡不羁的排比来抒发了自己对乳母的回忆和追思,生动刻画了一个伟大的慈母形象。老师若是能通过一定的情感注入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来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慈母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情怀,达到师生、作者的情感共鸣。有诗句曰“润物细无声”,是的,语文教学是与情感教育分不开的,它拥有强大的正能量,能增进师生沟通、心灵共鸣,是一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良方。
三、适时开展情景再现表演
语文,它就是一个个小故事的传递,一个个有生命的画面的展现,老师要结合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情景再现的表演活动,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文章描绘的意境、情感,比如从长征中,可以让学生感知艰苦,学会珍惜;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友谊,学会真诚。二是在组织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学会合作,分享等。比如《一个都不能少》,分角色表演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回村后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份执着、坚定、真切。《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再现父亲、儿子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参透直面挫折的意义。
四、将语文的美作为一种精神来宣扬
数学的美在于紧锣密鼓的逻辑关系,而语文的美则在于文字的表现力上,文字组合就像拼图,能给人展示出一幅幅不同意境的画面,激发人内心无限的遐想和希冀。是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表现力,文字组合就像拼图,能给人展示出一幅幅不同意境的画面,激发人内心无限的遐想和希冀,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是的,语文文字拼图能带我们置身祖国的美好山河,感受人间的冷暖苦甜,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气概,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应该把语言的这种美看做一种精神来敬仰、来宣扬,内心充满了敬意,以欣赏的态度来“悦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参透做人的道理,明理知轻重。
总之,情感语文教育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大驱动力,正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聪慧,融合情感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领略开阔的意境和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不仅能够真正学习,更能学会待人处事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孙英华.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 学周刊,2012(21).
[2] 何耿怀.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之探讨[J]. 成才之路,2012(03).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关系密切,同时新课程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德,而这一点也是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说,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学,更重要的是去育人,同时,老师应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加强学生的德育,使语文教学与德育协同发展,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具体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因此,老师要充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把德育融入语文知识教学中,做到德文统一,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接下来,本人将根据德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正确看待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秉持语文与德育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能接受更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内容常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融入的思想内容与语文形式相互影响,而蕴含的德育因素很少直接显现出来,而是寄寓于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客观事实等。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并总结中心思想,从而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可见,文学素材里的中心和主旨都是对文章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恰恰是对德育的实现。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传统美德、高尚情操和真挚的情感等内容,都能很直观地体现高中生的德育,因此,老师要注重把这些思想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凶残,并让他们学习爱国主义者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文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带着这种悲怆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又如,在《游褒禅山记》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尽吾志”和“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并把这些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作者这些优秀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
1.高中语文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德育教学中
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断改变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要正确处理好语文知识与德育知识的结合和统一,及时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和语文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古典名篇进行教学时,老师要时常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优良的传统美德教育。
2.要想提升德育在语文中的渗透效果,就要激发学生内心真挚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的文学作品,老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以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例如,在《离骚》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炽热情感;又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在封建统治下自己鲜明的人格和尊严,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感。
三、利用情境教学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情境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获得思想品德教育,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是丰富而优秀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精心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来揣摩人物性格和思想特征,感受当时的现实背景,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启发自己的思想,开展德育渗透。例如,在讲解《雷雨》这节课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同时要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并从中深刻了解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然后在表演^程中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体会在当时的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心理,进而更好地理解阶级矛盾,认识到应该反对资本主义,支持社会主义,让学生在扮演中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进行人文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要切实把德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掘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不断地渗透道德教育,感染并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稳步前进。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下面所述的仅作为我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阐述,对我的启发很大。因为语文既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人文学科。它的使命在于,通过老师的辛勤耕耘,培养和发展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形成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我们老师必须明白,如果过分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也会使语文教学失去应有的情趣,以至变得枯燥无味而不受学生欢迎。深信同行们都懂得,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爱表达,乐表达,会表达,从而使表达成为他们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常说的“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但我们又要认识到,还有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创造并积累下来的知识,我们老师是教不完的,学生也是学不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明天的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至于“人文性”的内涵,尽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是很一样,但总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切实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之所以需要情添关怀,是因为“情”指的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一是需要老师对学生有情;二是需要老师对语文教学有情。
关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我的女儿的学习进步经历加以说明。一年级时,她的学习起点总比同龄的人晚,原因在于她的接受能力比较低。后来,她告诉我,自己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从班里的零基础达到名列前茅,是因为有一次她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而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课堂表现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她不但对学习有了勇气,而且对进步有了信心。第一次测试后,老师夸她的进步在全班是最大的,并且鼓励她认真做好经验总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她不知道从乡村到城市就读,在大家都笑她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学习成绩落后的情况下,老师竟然这么关爱她,让她第一次有了成就感,她便说自己一辈子都感激老师那一句表扬,那一个激励的眼神。
由此可见,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多么大的激励啊!
当今的教育改革,要求老师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更应该是亲人或朋友或兄弟姐妹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之间的看法、需要、接触,无不包含着情感的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教学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我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对我们很好,我们也喜欢学语文,这不正说明师生关系的可利用性吗?学生无论是对语文课感到兴趣还是对教育者教学艺术的喜爱,我们都没有理由错过任何一个有潜力可挖的机会。老师爱学生的关键,在于善于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以情诱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致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老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而对其他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应当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是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是老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的过程中取得的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老师应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给学生留下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他们不怕出错。当你面对那些胆小、基础差的学生时,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鼓励性的语言。因为这些会给他们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并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同理,要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更重要的还应在课后、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老师平时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其他的时间,还可以较多与学生接触。通过与学生接触,不但可以直接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还能掌握到他们的生活情况。只要能这样做,我们的身份就不只是他们的老师,而成了可以与他们谈话的知心朋友啦。至于个性独特的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后善于给他们予关注,并适当鼓励,定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转变。我有一个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学期,课堂上很调皮,从未认真听,而且课后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到了第二个学期,他的母亲和叔叔、婶婶等几个人,在回老家过春节时发生了车祸,结果他到校后变得沉默寡言。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走到他身边,还没问清情况,他就哭了。在之后的课堂中,由于他的转变,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发扬。经过这件事,这个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大有转变,作业也按时完成,书写又工整。由此可见,师生情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还要强调的是,要求老师对语文教学有情,就是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满真挚的“情”。这种“情”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做到语文教学对学生有情,就需要老师有较好的个人修养和善良而丰富的情感,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始终保持充满爱意的眼神。而语文老师的人文性应该是最强、最富有情趣的。试想,一位情感不丰富的老师,怎么能确保对语文教学有情呢?进一步说,又怎能实现与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呢?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而没有感情的教学技巧同样是苍白的。当然,只注重培养师生情,还远远不能把语文教好。只有情而没有趣,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不会持久,所以“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记忆犹新,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老师、家长都围着“争高分”的目标团团转,致使学生负担过重,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且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这种状况,与培养跨世纪新人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现实使我们意识到,要改变这种状况,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设“情趣浓郁,乐在学中”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进而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我记得,为了了解小学生语文课堂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有位学者所做的调查与询问的结果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不外为:老师语言生动,课堂氛围轻松;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形式活泼多样;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学活动则是:竞赛评奖;扮演角色;读写训练;思维发散。这些调查与询问的结果反映出,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寻求知识、获取成功、发挥创造性、享受欢愉、得到肯定和表扬、欣赏美感的心理需要。因此,多年来,我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践与探究。
1 注重领会教材内含的思想感情,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趣。
注重领会教材内含的思想感情,就是要求老师注重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好教材,因为把握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关键。总之,注重领会教材内含的思想感情,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对教材的钻研,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教《小马过河》一课时,我根据寓言故事情节性强又隐含深刻道理的特点,采用读中理解、读中明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每个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中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
2 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情趣。
寻求知识、获取成功的愉悦来自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与探究。遵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阐述的教学要使学生变“学答”为“学问”的原理,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想方设法,注意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学会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我想,这样做,只要不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手脚,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进行多元的解读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情趣。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注意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思路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和感悟,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先由老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再让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2)自主学习,谈感悟。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领悟文章的思想实质。通过小组交流、民主讨论,弘扬个性、形成共识的教学步骤,促使学生善于抓句子,谈感受;抓段落,谈感悟;抓品读,促感悟。学生有了时间说“喜欢”,讲“原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便呈现出高潮迭起的气氛。
3 确保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寓教于乐。
教学程序的设计要有新异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一节课,哪怕只有一个、两个闪光点,但一旦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文如看山不喜平” ,教学亦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就有改革的必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的,教学步骤就应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条件许可,可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相关生活,以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感性体验。如《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不妨在课前带领学生去观察蝌蚪、观察植物的种子,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讲到的知识与描写方法。在活动中学习语文,也是一种乐学形式。因为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知识、能力与情感联系起来,并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本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由范文之家整理搜集)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镇高中,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22个班。该校在xx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四,但近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附近的济平中学增设了高中。由于经济的影响,梅州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粤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难以体会。我觉得教材较多地针对大城市的学生,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的经历比较接近,山区学生的体会较少,难以把握个中情感。
该校放学时间为4点20分,由于较早,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厚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
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