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二、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调查方法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文献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调查结果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医院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2.2.1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上半年公布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表633例[3]分析从上报的633份ADR报告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常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中成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5.7%,而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在报告中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
2.2.2某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目前该市医疗设备、整体规模最好的一家医院,又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自从成立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监测网以来,各科的科主任、护士长为监测网成员,药剂科和临床药学研究室共同承担日常的具体工作,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药事宣传,临床查房,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血液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出版《药讯》季刊。
2.2.3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市级专科医院没有专职的临床药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学室,但有兼职人员。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由医生登记已发生的不良反应,然后由兼职药师统计、上报。调查发现乡镇医院以下的卫生室、站、所,规模小,医护人员少,对不良反应也了解,但一般不注意。特别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街道(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1-2例,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有的甚至没有报告。2.3结果分析市人民医院领导重视,相关科室、临床药师、医生、护士能较好地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之中。其实,全国70%的农民生活在基层,药品在基层农民中使用的数量是巨大的,理所当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就非常多。基层医院是发现和监测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DR报告意识较弱、报表数量极低,有的甚至是零报告,与真实的ADR发生率严重不符,除外新药的原因之外,还与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如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因害怕影响药品的销售量和企业形象而不敢做出正确的报告;医院医生因害怕被认定为医疗事故,承担责任也不及时上报。此外,还与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遍相信中药等有关。
三、干预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市人民医院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强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工作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期待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有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吴春福.药学概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据了解,本次调研全国行活动分为前期调研、中期发布报告及后期举办地方行业论坛三个阶段,将会持续到明年中旬。棕榈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的首站选择万盈金融,主要基于其“互联网+金融+高新医药”的专业细分业务模式以及非常优质的国资背景。据了解,棕榈树作为第三方专业调研机构,将以万盈金融作为首站启动全国调研行系列活动,对前期筛选过的各地优秀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形成每家企业的调研报告,同时通过了解当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撰写《当地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发展》报告。
据万盈金融首席市场官兼联合创始人姚冬娜女士介绍,万盈金融是一家专注于高新医药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股东背景为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而背后则是国药集团和五粮液集团两大巨头,主要的业务是给全国排名前50的医药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用于厂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物流货运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万盈金融的“互联网+金融+高新医药”的业务模式和“行业+金融”的风控模式获得了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专家们的认可。专家团队还对万盈金融平台上的产品稳赢宝、盈信宝及安盈宝等项目的资料做了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包括现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心对部分项目的应收账款的征信登记信息进行核查,确认信息准确,项目可靠。
姚冬娜认为,优质资产的争夺已经成为平台竞争的关键。
于是,就在其他平台忙着争投资人、大打价格战之时,万盈金融已率先在业内布局资产端。而且,与部分大的产业集团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为集团内部各实体提供资金支持不同的是,万盈金融的股东方宜宾制药跳出自身集团闭环,把目光锁定在医药产业资源整合上。
“高新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姚冬娜说。
据公开资料显示,宜宾制药正在诸暨建立一个生物科技医药产业园,占地400亩,总投资达3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这里将设立动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试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后,产业园将年产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2亿付、动物疫苗2.8亿头(份)、检测试剂2千万人 (份),年产值将达9亿元。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ADR 监测 报告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7-0306-04
How to improv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 in hospitals
Jin Xiaoqing, Liang Yi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working efficacy of the current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n hospitals was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current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it must be optimized.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 report
在我国,约有75%的患者用药是经医生处方得到,有75%的ADR报告来自医疗机构[1],可见,医疗机构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也是ADR产生和防治以及监测与报告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ADR监测与报告的管理制度,优化运作程序,对于我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据WHO调查,全球死亡的患者中,1/3死于不合理用药。ADR的发生率为10%~20%,其中约有5%的患者由于严重的ADR 而死亡。据统计,美国因ADR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 200[2]。若按WHO报道的ADR发生率为依据,推算我国住院患者发生ADR人数,估计为250万~750万[3],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造成有限卫生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我国医疗机构在ADR监测与报告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中心报告显示,2005年共收到ADR报告数为17.3万份,根据WHO的标准,每百万人口每年至少应有300份报告,其中涉及严重病例的报告应不少于30%,我国仅达到该标准的1/6,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不到2%,98%的报告来自医疗机构,而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常常没有或是非常不完善[4]。这对于ADR尤其是严重的ADR预警、监测和防治极为不利,也非常不利于医疗机构提高合理用药和杜绝药品滥用的工作水平体系。因此,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及其运作机制显得刻不容缓。
2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组织体系
完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是搞好ADR工作的保证。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ADR监测与报告领导机构、ADR监测与报告常设办公机构、ADR监测与评定专家咨询机构和各业务科室监测小组组成,ADR监测与报告网络和信息流程详见图1。
ADR监测和报告的领导机构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医务行政、药学、护理及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医疗机构的ADR的监测和报告总体部署和指挥工作,为ADR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ADR监测和报告常设办公机构可设在医疗机构的药学部(药剂科),负责ADR日常工作,如ADR信息的收集、整理、核实、分类及存档,接受患者ADR咨询、投诉,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和迅速传递ADR信息并指导和协调ADR工作的展开。ADR监测和报告的专家咨询机构的成员主要由ADR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药师、护师、药事管理学专家组成。他们主要负责对上报的ADR病例的因果关系作权威性判断,判断与ADR有关的高危药物和患者情况,定期抽检各科室医疗处方,监督各监测小组工作,并对其进行工作评价,接受有关咨询,负责ADR的学术讨论、相关业务的研究以及教育和培训工作。各ADR监测小组由各科室负责人、各病区护理部门负责人或临床药师担任组长,迅速、准确和有效率地收集、整理、核实、记录和报告ADR及其有关信息,并协助完成其他诸如ADR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保护和监护等工作。
3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运作机制
3.1 强化“可疑就报”的原则
监测和报告的基本作用是发现ADR信号。尽管监测单元报告的ADR可能没有详尽的因果关系判断,但如果某药物确实会产生某种ADR,只要可疑即报,只有这样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关该药物的ADR的报告,当报告累计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找到规律性的问题。监测ADR、评价药品与ADR的因果关系是研究ADR发生规律、减少ADR的重要环节。但是,这需要大量ADR原始报告的积累,这些报告是发现ADR信号、寻找ADR规律的基础。ADR因果关系固然重要,过分强调因果关系,尤其在报告之前就强调因果关系,必定会限制报告的数量及速度,就可能导致报告的积累不足,如果报告来源不丰富,因果关系反而难以确定。
3.2 建立完善的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及程序
建立、健全ADR监测和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是做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基础。但是,为了使这些制度和程序不流于形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2004年3月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阐明这些制度和程序目的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尽可能详细地给予规定,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和相应的考核、评审及奖罚措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也是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之一,该工作的有关考核内容应纳入医疗机构“基础管理考核标准”。此外,选拔好一线监测和报告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完备的信息情报资料,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也是开展好工作的关键。
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地位不同,比如医生处于一线地位,药师以及管理人员处于二线地位,但对于ADR信息接受和转递,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ADR信息流以“全通道”的方式在体系中进行流转,有利于各参与主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职能。这对于及时发现ADR或疑似病例,对ADR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监护,对ADR报告病例进行初步评估和报告监测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集中汇报和上传下达”的信息流转模式。
3.3 确定重点的监测控制对象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每天使用的药品种类、规格、批号乃至来自不同生产经营企业的同种药品很多,而ADR监测与报告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确定重点的监测控制对象也就成为提高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水平和效率的因素之一。除了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如临床试验药品、上市5年以内的新药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之外,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药品,其他医疗机构发现的有ADR疑似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首次生产的药品,药品经营企业首次经营的药品,发生ADR或ADR疑似的相同类别、相同生产和经营企业生产经销的药品,相邻批号的药品等,也应作为ADR重点监测控制对象。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就能有的放矢进行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并能使这个工作事半功倍。
4 强化医师、药师和护士的协同作用
ADR监测与报告不只是医师的工作,也是药师和护士的工作,如果这三者包括三者之间协同工作做得好,建立完善好三者协同工作的规范可使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富有成效。护士承担给药操作、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各种观察等任务。护士不但是药品的领取者和管理者,而且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她们对患者在药品使用后反应的感受最直接、最具体。在医生的指导下,护士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各种变化、听取患者的主诉并及时记录,及时发现ADR或ADR疑似病例,也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处理ADR。
药师深入临床,除了及时收集、归纳、整理、分析和反馈临床上出现的ADR之外,还要向医护人员介绍药品的组成、作用原理、适应证、剂型及用法、用量等,协助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的临床观察和重点药品品种的监测,向护士说明给药操作与疗效的密切关系,同时回答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药咨询,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ADR的敏感度,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报告。同时,药师参加科室查房和疑难病历讨论及会诊抢救,了解医生的用药情况和处方质量,监测血药浓度,和医生、护士协作,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变化和反应做全面的探讨,对于及时发现和确定ADR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ADR信息计算机系统的建立
要提高ADR报告的效率和实现信息的共享,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目前,国内尚无满足此工作的较成熟的软件包,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HIS)建设作为医疗机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HIS系统性能稳定,信息全面,数据结构统一,数据充分,操作简便,程序界面又为医务人员所熟悉,便于自学使用,为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医院内部ADR 监测、报告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的运行平台。
5.1 系统构成和数据结构
大部分HIS 系统采用Oracle 大型数据库。ADR 的基本数据结构可架构在现行HIS 系统上。首先在Oracle 数据库中建立ADR有关数据空间, 然后分别建立住院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医嘱、检查和检验情况、ADR监测记录及辅助信息(药物配伍表、老幼剂量折算表、药物统计分析方法、ADR 监测的标准化描述、ADR 监测论文汇编、系统运行参数配置)等数据表。这些表格有一定的基本格式,便于识别和填写。
5.2 系统主要功能
基本信息编辑和系统参数设置功能:系统具有增加、删除、修改、转换、检索、排序、筛选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基本的数据库维护功能。根据监测的不同需要,修改系统运行参数,完成特殊统计需求或增添外挂功能模块。
删除、修改和转换功能:对各个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删除和修改,摒弃不需要的信息,修正表内信息或对表内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统一性。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切换到相应的数据表现形式,方便对数据的观察与处理。
检索、排序和筛选功能:对基本数据按条件进行常规检索、排序和筛选操作,提高数据的表现力。
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包括对ADR 的描述性报告、分析性总结和流行病学研究等功能。主要描述一定时间和范围内ADR的发生率、程度、分型、种数以及ADR药物的分类频率和单种药、联合用药的频率等指标。应用统计学原理对ADR 与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疾病、过敏史和肝、肾功能等因素的关系做出分析性报告。
流行病学研究功能:阶段性、描述性和分析性报告,为进一步做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提供线索。
临床用药实时监测功能:主要包括在院患者用药监测、特殊药品(含新药) 的临床用药追踪、中药制剂和新药的安全性评价等。
以上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便于更新和完善。
5.3 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该系统依托于HIS 系统所建的区域网,服务器端运行Windows NT410 或更高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是Oracle713或更高版本。客户端程序应用Power Builder 610,运行在Pentium 高档微机的Windows 98/ Me/ 2000 操作系统环境下。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进行检索、统计时可以任意选择或组合各种条件为研究各种人群及ADR发生概况提供足够的数据。
5.4 系统运行实例
某心脏病患者住院治疗,医院住院部依据HIS系统设定好的标准表格,分别就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医嘱、检查检验情况、ADR监测记录及辅助信息等进行及时输入。每天根据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进行更新。这些表格按照规定的渠道进行传送和处理。系统对患者表内的数据进行评判,如处方的配伍不合要求、用药不合理等情况,进行提示和警告,并提出正确的参考方案,修正信息或对信息作标准化处理,但输入者一旦确认输入信息,没有权限进行更改,使得ADR产生的可能性降低。
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生了ADR或不良事件,系统可以将数据及时传送到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符合“可疑就报”的原则。利用医院科室内部使用的交换网络,全院相关浏览终端都可以看到有关ADR报告。由于这个系统深入到各科室ADR信息的存储、浏览、报告、检索等工作当中,使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效率很大幅度地提高,也给临床带来许多方便。系统服务器可集中刻盘保存ADR数据,患者和相关的ADR基本信息一直保留在服务器。检索ADR信息时,如果该病例资料已经保存到光盘,系统会提示保存该记录的光盘号,可以在服务器端插入光盘,也可以直接借阅该光盘。ADR信息数据在服务器上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刻录到光盘上,每张光盘备份两份,一份用于检索,一份用作备份。服务器中的患者信息可以定时备份。如果发生意外,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光盘及时、方便地恢复,充分保障数据资料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ADR报告与监测的计算机软件设置简便,一般通晓计算机知识的人员都可以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HIS系统上进行嵌合运行。
6 结语
我国医疗机构现有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尚需完整,HIS建设的独特优势为医疗机构ADR报告监测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大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报告数据分析的若干方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1):56.
2 王焕.30%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N].南京晨报,2005-5-21(4).
3 孙忠实,朱珠.当代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1)[J].中国医药导刊,2003,5(1):68.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我也看过一些调查机构做出来的所谓的专业医药市场调查报告,看到的典型的数据举例如下:
A. 影响医生处方抗高血压药物最重要的因素依次分别是:(1)疗效(2)副作用(3)价格;
B. 中重度感染抗生素的医院处方率分别是:(1)复达欣68%(2)罗氏芬56%(3)先锋必35%;
C. 骨科医生的新药知识来源渠道重要性依次为:(1)新产品上市会(2)产品推广会(3)专业杂志;
等等,不一而足。说实话,如果我是产品经理,碰到调查公司来向我汇报这样的调查结果,我非得在报告会上拍桌子不可。你作为一个专业调查公司,告诉我这些谁都知道的常识,那又怎么样?对我做营销有什么帮助?市场调查要发挥作用,就得告诉产品经理们市场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提供能帮助产品经理做出决策的数据,也就是说,市场调查的结果要有实战性,要能带来行动。那么,市场调查怎么样才能真正为医药营销提供帮助?下面我以医药产品管理为线,挑一些比较重要的研究类型,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经验。 产品研发和转让
现在很多国内医药公司的老总在感叹,公司缺乏一个好的品种。而现在买一个新品种,动不动就得花上好几百万,上千万的成交价格也屡见不鲜。新药研制单位在推介这个产品的时候,一般都会给出该药物适应症流行病学的数据。按那样的算法,经常是该药的市场有几个亿,要么就是几十个亿。那我们是否就能根据这个数据做出购买新药的决定呢?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高血压病人多不多?如果按照发病率的算法,目前的高血压药物厂家早就发财了,不幸的是中国的高血压病例目前的就诊率、治疗率还很低,这些病人流散在社会上并没有到医院去,所以这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流行病学的数据对判断这个市场目前的市值用处不大。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天天在电视上看到银杏叶类产品的广告,适应症是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这时我们会形成一个判断:这个市场不错,目标人群广大,我要有一个这样的产品就好了。但是,中国的银杏叶产品市场按照出厂价计算目前也就只在2个亿左右,和那么多的发病人数根本就不成比例。所以,根据发病率的数据去决定是否购买新药其实并不一定可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决定是否该花大价钱购买某个品种?评价企业外部环境时,我一般会建议客户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目前的市场规模和复合年度增长率CAGR;(2)竞争状况;(3)医生或消费者使用这个新产品的可能性。而这三个关键决策考虑因素,正是调查公司所能帮助解决的问题。一个专业的调查公司,通过设计得当的市场调查,应该能给出这三个方面的具体的数据。然而,简单的、孤立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之后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必须做盈亏平衡分析(P&L)。基于调研数据,当你看到最终的NPV或EBITDA的结果时,也就是说,你能看到购买这个品种后在5年内你的生意大概是怎么样的,是有赢利还是要亏损?你才能下定决心,是否应该去购买这个产品。 产品概念
好了,现在这个公司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产品,需要做营销了,产品经理面对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产品概念的问题。我向医生/病人说什么呢?竞争产品有很多,大家也各说各的,息斯敏说“无嗜睡抗过敏”,康必得“中西药结合疗效好”, 利君沙“进入细菌内部杀灭细菌”,金嗓子喉宝“入口见效”,听起来都不错,事实上这些产品的销售状况也很好。那我应该怎么和别人“说”这个产品?这涉及到一个产品概念的问题。调研公司有一整套完善的方法来帮助确立这样的产品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产品概念?有3个重要因素是一定要包含在“产品概念”之中的:(1)这是一个什么产品(2)这个产品能为病人提供什么好处?(3)我们这样介绍我们这个产品的支持点有哪些?
那调查公司怎么来做呢?第一步是在对产品和疾病了解的基础上,召开小组座谈会。把目标医生或目标病人约来,倾听大家的意见,一起讨论关于他们的疾病经验,带来的困扰,期望的解决之道等。通过这样自由随意的讨论,我们可能受到启发产生对这个产品描述的很多“奇思妙想”,形成很多的“对产品的描述”,而这些描述是我们的目标人群希望听到的、希望得到的东西。座谈会后,研究人员和产品经理可能经过讨论,归纳出十几条“看起来很美”的可能的产品概念。第二步,把这些说法通过定量的问卷调查来核实,非常简单的百分数就能说明什么样的说法是医生或病人最喜欢的、最愿意接受的。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可能我们确认了适合我们这个产品的说法有3个,分别是A、B、C。这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等因素来“拍脑袋”了,这就是营销的“艺术的成分”。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
中国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如果没有找准目标市场做营销,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能你花了好上千万的广告费用,结果大部分打了水漂。确定目标市场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你能每个月领着不菲的工资,出入高档写字楼,那是因为有你的目标客户在处方/使用你的产品。
那么怎么来确定我们的目标市场?对于一个处方药来说,这个问题可以翻译为:这个产品的销售应该在哪些城市?应该覆盖多少家医院?覆盖什么级别的医院?应该去抓哪些科室的医生?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来了解。我想举个例子,一个卖三代头孢粉针的医药代表,在他的医院内包含有上海瑞金医院这样的大客户,你让他去什么科室?他可以选择去呼吸科、ICU/CCU、肿瘤科、血液科、普外科,等等。有重点的推广,必然会提高他的销售效率,这也是商业世界里的20/80原则。调查公司在确定这样的科室选择的时候,显然不会只考虑在特定科室病人多少的问题,而会综合考虑病人数量、病人支付能力、竞争激烈程度等一揽子问题,从而来帮助确定目标科室。
而对于一个非处方药物来说,目标市场的确定变得更为复杂。茫茫人海中,谁是我的产品的目标客户?很多产品经理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困惑。而一个设计完善的市场调查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合使用,可以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层面来描述目标客户,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在一个比较典型的目标市场中,大概会能分为4~7类不同的人群,依据人群不同而异。在2001年,我曾经在一个中老年疾病药物的调查中,在所研究的抽样城市中,发现目标客户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5个人群,分别是:自主决定型(25%)、广告推荐型(19%)、物美价廉追求者(12%)、价格决定型(23%)和店员推荐型(21%),每一类人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等均有详细的描述在这里不赘述。 药品的价格策略
由于涉及到国家计委对药品定价的管理,跟洗发水等快速变动消费品相比,药品的定价决策更为复杂。你不能说把价格定了之后随便就再涨上去或降下来,这样做的灵活性较低。那么在产品上市前,一个合适的药品定价尤其重要。根据我的了解,目前调查公司使用比较多的价格调查方法为价格敏感度测试PSM,这个调查结果会告诉你的产品定价的一个合理区间(比如每天费用5块到8块)和最优定价点(比如每天费用5.8块),但作为一个深知调研结果可用性的专业人士,我得遗憾地告诉你,这样的调查结果只作参考。为什么?这种方法没有考虑所研究的产品面对的竞争环境,是脱离开真实环境进行的调研。而在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医生处方产品,还是消费者到药店去购买药品,面对的都有非常多的同类产品。所以,PSM这种不考虑竞争产品选择性的结果,只作参考,不作定论。
另外一种价格研究的方法是我们所谓的BPTO,品牌价格权衡模型。这个方法考虑了竞争的状况,但在药品定价特别是处方药的定价中,使用的局限性也很大。所以,在药品定价方面,市场调查只能起到辅助参考的作用。当然,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价格测试方法的研究,比如近来我们公司在尝试使用的结合分析等。而在新方法的效度还没有得到中国市场的验证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用几种价格测试方法来进行交互验证,减少决策风险。 产品上市后跟踪
经过千辛万苦,产品上市会终于在一家五星级的大酒店举行,目标VIP、重点医院客户到了两、三百位代表,场面很热闹。开完会后的产品经理,可能也已经累得不行了,然后做什么呢?在以后的几个月,在各个重点医院的院内推广会可能也在马不停蹄地开着,医药代表可能天天往医院跑,事情的发展看起来和原计划的一样……一切尽在掌握?未必。
对新产品而言,上市后跟踪可以帮助产品经理随时了解新产品上市后引起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和你的产品在市场上面的表现。
那么产品上市后的快速跟踪,一般会包括哪些内容呢?最重要的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A:产品知名度的变化:未提示第一提及知名度,未提示知名度,提示后知名度
B:产品使用率的变化:产品处方率,产品最常处方率
C:医生对产品认知的变化:医生感觉到的产品优点和缺点
D:医生愿意或不愿意处方这个产品的原因
E:产品未来的处方率变化:未来3个月内的处方可能性
通过这些关键指标的监测,我们就可以了解产品目前的地位和以后的动态变化趋势。那么有人会问我做这样的上市后跟踪有什么好处?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的新产品上市12个月后,没有达到预计的占领5%的市场份额的目标,而只达到了2%,是什么原因?是医药代表跑得不够勤快、很多目标医生还不知道这个产品,还是医生已经知道产品但对这个产品的副作用有顾虑而不愿意迈出“试用”的第一步?是“忠诚”、“重度”处方医生培养数量太少,还是这些优质客户过高的流失率引起的?产品上市后跟踪调查就能告诉你答案,从而可以帮助你有的放矢地调整营销策略。 营销活动有效性
这两年来,我感受最深切的一点是:医药产品经理对各种营销活动的效果评估越来越重视。总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每年的营销经费就那么点钱,应该把这些钱花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公司计划在全国12个重点城市开始患者教育活动,计划在每个城市通过居委会召开20-30场患者教育讲座。在大规模的活动开展之前,一个深入的活动有效性调查会告诉你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我一般会建议医药公司先选定两个城市做试验,在选定的居委会进行活动后,在抽样居委会的抽样药店进行零售稽查,来看看这样的活动举办后产品的销量到底能够提高多少。同时,对参加讲座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来看看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来解释药店稽查的数据。这样的调查的好处是,它能真正告诉你一个活动的投资回报。 医药产品广告研究
现在医药公司的老板们是各大电视台广告部重点巴结的对象,一个产品的广告动不动就是好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那么,在一支广告片投放之前,应该做哪些调查,来保证这支广告片是能促进产品销售的呢?广告创意研究和脚本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最终决定要上哪几支广告片的时候,我一般会建议厂家进行OAT(OFF AIR TEST)测试。这个研究主要是测试广告效应,它是在广告播出(ON AIR)前的一种测试,通过测试评价该广告的制作质量和估计它可能对实际市场的影响力。根据研究项目需要,我们以配额的形式约请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看一辑电视节目录像,然后征求他们对电视节目的意见,然后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在OAT测试中,主要的测试指标有A、TDM值;B、广告冲击力;C、广告说服力;D、广告新颖度;通过这样模拟真实环境的测试,我们可以判断哪一支广告片是能被目标消费者接受的,是能打动他们的。
最后还想谈一谈什么样的调研是一个“好”的调研。作为一个市场调查从业人员,如果我改换角色去做产品经理,我希望这个调研是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是一个可以据此可以做出决定的调研;而不是罗列出几百页的数据,让人看着茫然不解的调研。调研报告的最后应该告诉你一、二、三、四等等几个关键结果,可能一共没有几百个字,但是它告诉了你市场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告诉了你关于你的产品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指明了你的产品营销应该采取的措施,这样的调研是成功的调研。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指导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一部最重要的法规。2011年7月1日,该办法新的修订版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无论是在篇幅和内容上都做了重大调整,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的相关规定更加完备和有可操作性,并引入了暂新的管理理念,将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创造新的局面。
1 新版管理办法概述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对该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7号令,将法律层级由规范性文件提升为部门规章。2011年5月4日卫生部签发了再次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以卫生部第81号部令颁布,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管理办法》共分8章67条,包括总则、职责、报告与处置、重点监测、评价与控制、信息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与2004年版相比,除了在原有6章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外,还新增了2个章节的内容,即药品重点监测和信息管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明确了省以下监管部门和监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强化了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核实及处置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制度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研究,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作用等[1]。
《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也较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均适用此办法,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机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是哪个部门的孤立工作,其职责贯穿了政府管理部门、监测技术机构、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相关单位。
2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解读
对《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首先依赖于对该办法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参与了该办法的制定和培训,希望通过以下重点内容的解读使广大读者对新法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1 职责
《管理办法》第3章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根据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为全国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主管单位,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行使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一些具体职能也将由卫生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如共同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规定和政策,联合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等。
此外,新办法还明确了市县级药品监管部门和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近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医改相关政策文件的,使我国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迅速向基层延伸。截至2011年,全国333个地市均成立了专门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指定了专人开展监测工作。体系的扩展迫切需要法规的支持,新版《管理办法》明确赋予了市县级监测机构报告的收集、审核、评价、上报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和调查等职能,不但为基层开展工作奠定了法规基础,也为基层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埋下伏笔。
2.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置
《管理办法》的第2章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置,这也是修订篇幅最大的部分,由原来的10条增加至26条。新办法共明确了4类不良反应报告形式,即不良反应的个例报告、群体报告、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对各类型报告的报告范围、报告内容、报表格式、报告程序和时限等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1.1 个例报告 通常所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个例报告,是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系统提交至监测机构的。与原法规相比,取消了“逐级报告制度”的说法,因为逐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报告的时效性,不利于报告的及时评价与处置。根据新报告系统的设置,基层报告单位在线提交报告表后,将直接传送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服务器上,各级监测机构在权限范围内均可查看、评价、分析报表,因此新报告系统实现的是“网络直报、分级管理”的模式。
2.1.2 群体报告 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本次修订将原法规中的“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统一更改为“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明确了因药品质量、用药差错或不良反应等引起的群体不良事件均须报告,将不良反应扩大至药物警戒范畴。的报告要求快速,报告单位发现或获知后要“立即”报告,必要时“越级报告”;对事件的调查要求高效,因此直接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同时体现了多方协作
的管理模式,即除管理部门外,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均需要开展相应的调查或应对处置工作,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件原因、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2.1.3 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均是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报告收集、评价和风险管理意识,将原先形式简单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更改为国际标准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要求企业对收到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定期汇总分析,进行全面的药品安全性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发挥了生产企业不同于医疗机构的监测职责,同时也体现了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
2.1.4 报告的处置 处置是指对报告的核实、评价和调查。为提高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性,加大不良反应信息的可利用率,对于不良反应监测资料,相关监测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都有责任进行核实、评价及调查。尤其是死亡病例和群体不良反应事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和监测机构必须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评价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一手资料。同时明确了监管部门、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在调查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细化了调查程序,使相关部门在调查工作中将有法可依,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2 药品重点监测
引入了药品重点监测的概念,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管理办法》第4章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开展重点监测,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可要求企业对其他药品开展重点监测。药品重点监测实际上是借用了国际上已有的主动监测的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监测活动,全面收集患者用药后的安全性信息,旨在进一步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特征、严重程度等,为药品风险控制提供更加科学依据。开展药品重点监测,一方面可以督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上市前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和自发报告系统存在的先天性不足,提升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水平。有关药品重点监测的详细指南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中。
2.3 评价与控制
随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监测工作的重心已由报告的收集过渡到对报告资料的评价和风险控制中来。《管理办法》第5章对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开展以品种为基础的评价工作进行了规定,要求国家和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收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信号挖掘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对监测机构一直以来所承担的核心技术工作给予了准确的诠释。
此外,还明确了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法采取的药品风险控制措施。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监测技术机构的分析评价结果,在职责范围内对存在安全性问题的药品可采取责令修改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责令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等措施。报告单位也可依据相关规定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救治患者、暂停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措施。
2.4 信息管理
随着报告数量的增长,报告单位对监测数据的反馈呼声日益加大,监测机构间如何共享信息也成为突出的问题,医患人员和公众对药品安全性信息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信息、反馈和共享机制已是当前形式下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的必不可少的。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新增了有关信息、反馈、共享的条款,并单列成章。确定了各级监管部门、监测机构信息的权限和内容,增加了信息保密的相关规定,鼓励报告单位之间共享不良反应信息。虽然条款的规定还较为原则,但与原法规相比已有了很大进步,兼顾了当前信息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也必将对推动信息公开、增进信息交流、保障公众知情权起到积极的作用。
2.5 法律责任
《管理办法》第7章对报告单位、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违反本办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对于执法主体,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处罚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医疗机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并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对于违规情形,根据报告单位的职责不同,药品生产企业所列出的违规情形最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所列违规情形内容基本相同。处罚措施主要包括警告、责令限期改正以及罚款等。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93条,规定法定报告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时,要承担赔偿责任。此“相关规定”是指《民法通则》、《产品质量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药品损害赔偿的规定。
3 新版《管理办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指导意义
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中的瑰宝,也正是因为中药的特殊性,其不良反应监测开展情况更能体现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水平。《管理办法》虽然对中药的监测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但是新法规的实施必将推动和促进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3.1 增强中药生产企业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识
我国中药制造业受医改政策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如此,国内中药生产企业无论在规模上、管理理念和水平上与跨国企业相
比都存在一些差距,药品风险管理意识也相对薄弱。新版《管理办法》加强了药品生产企业在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这无疑也为中药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首先在管理上,要求企业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设立专职人员开展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其次在技术上,要求企业不但要收集报告,还要开展对严重不良反应及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定期汇总药品安全性数据,报送与国际接轨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等。通过在法规中加强生产企业的责任,可以督导企业合理配置监测资源,提高报告意识,主动开展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3.2 加大中药新药的监测力度
由于中药现代化的推动,有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新药明显增加。然而站在药品安全性角度考虑,一二类新药未知的风险也是最高的,因此上市人群广泛使用下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新版《管理办法》要求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实施重点监测,通过重点监测可以进一步获取上市前安全性研究无法获取的资料,如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资料,又可以弥被上市后自发报告存在的低报、漏报、信息偏倚等的不足,加大对新上市药品的监测力度,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