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古城文化旅游报告{5篇}

2024-07-15 13:53:01工作报告访问手机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城文化旅游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城文化旅游报告范文第1篇

开封概况。开封古称东京、大梁、汴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河南省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下辖五县六区,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余万,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0万。作为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书法名城和七朝古都,拥有2750多年的城建史,文物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目前确定有文物保护单位2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保护单位24处,国家4A级旅游景点7处。开封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宋代特色为主,元、明、清、民国各代特色齐备,龙亭、铁塔、禹王台、大相国寺、山陕甘会馆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的一批景区(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1999年开封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深思熟虑,我们大胆采取了牵“龙”头,找卖点,挖资源,推品牌和伸链条五大步骤。

牵“龙”头。这个“龙”头就是当地行政主管的有关局委。开封日报社抽调专人组成“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广告策划专题组”,草拟了操作性极强的策划实施方案。请来市政府领导与有关局委负责人、专家、学者及部分读者,召开座谈会,把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大胆举措摊牌于众,尤其是那一组组让人汗颜的对比数字和周边城市全民创建的咄咄逼人势头,从而造成有关局委的“坐立不安”。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策划方案和盘托出,巧妙地引诱其主动“就范”,一系列形象广告随之而来。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十一黄金周等,都将所属各大公园、景点、游乐场广告,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上大幅刊登。屡试不爽,成效显著。

找“卖”点。古都开封漫长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而多彩的文化结晶,它们或深埋于“地”下,或散落于民间,更多的则是被历史的年轮尘封已久,有的甚至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浪潮行将消逝殆尽。而从广告策划学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动人心魄的策划由头、卖点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缘。吹尽黄沙始见金,七朝古都,潘杨二湖、汴梁八景……这些都是全国的唯一,更是策划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广告的重要支撑和“策源地”。2010年初春,我们策划实施了“开封新区桥梁构造、桥梁名称大征集”活动,两次在报纸上展示,让全市老百姓广泛参与,从而把“卖”点炒热,广告收入十分看好。

挖资源。资源有的可再生利用,有的则因其消极颓废不宜开发。首先,把传统的“七十二行”按类别划分,理序排队,从小吃、斗鸡、绣品到公园、旧居、历史遗存;从民间绝活儿到书画名家;等等。还以“寻找七朝古都散落于民间的故事”为题,在全市开展找“宝”策划活动,新闻报道及时跟进。一个月内接待来访300余人,接通热线1000余次,收到线索建议210余件。终于形成策划系列的“美食篇”、“旅游篇”、“人文篇”、“建筑篇”、“文明篇”等“五部曲”。随着七朝古都开封全民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热潮,全方位、多侧面、姿彩纷呈的广告勃兴。

推品牌。玉不琢,不成器。品牌的策划推广离不开整体包装,对其赋予文化和艺术色彩,隆重推出。

――民以食为天,吃,最能打动人的心弦。联手开封市商业、饮食、烹饪等协会,连续5年搞古都开封风味小吃评比大赛,按参评类评出一、二、三等奖,颁证授牌,广告炒作,媒体、商户皆大欢喜。同时,又刺激了全市星级大饭店纷纷找上门做广告。利用“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适时策划美客、理发婚纱影楼、健身美体等广告。

――与市旅游局合作,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上开辟七彩之旅专栏,介绍开封的旅游景点、风土人情及国家有关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政策法规、市场动态等,让老百姓“横挑鼻子竖挑眼”,借以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意识。

――充分利用古都开封人杰地灵的资源优势,借助市组织、人事和企业主管局的力量,大力策划人文广告。仍然按照“行业评先,技术推星”的细化运作模式,把目光放在七十二行,相继策划实施了“开封市国企、民营企业家巡视”、“开封市书画名家展示”、“开封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评选”、“巾帼建功三八红旗手风采”等十多个主题广告推广活动。

――建筑,凝固的音乐。千年古都开封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进程中,作为创建硬件的市容市貌,基础建设、标志性景观等,肯定要有动作较大的“破旧立新”。再现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期工程是开封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重头戏,我们把它当做样板工程策划,竣工之后,几次把全省媒体会议搬到公园里召开,借以扩大公园影响。

――文明创建活动是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事实证明,媒体与市有关部门结合,把全市县、区、局、委、办及企事业单位争创活动在报纸上展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与此同时,联系市容、环卫、卫生等部门,用新闻“聚焦”大街小巷、市井百态,督促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工作。

伸“链条”。从广告学的角度来说,策划有其深度和广度之分,但都追求广告效益的最大化,即延伸广告的策划链条,客户和媒体同生共赢。就策划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广告而言,同样如此。开封××小笼包子馆蜚声海内外,但因其场地狭小,发展空间不大。我们利用媒体的力量,先配合其改制成功为“开封市××有限公司”,做其形象广告;后又紧跟其扩建加层工程,步步宣传。每年的开封市节开幕前100天,我们均策划有代表性的广告大户,做开幕日倒计时形象广告,借以带动同类中小客户时时跟进,“一石三鸟”,事半功倍。而“欲擒故纵法”、“声东击西法”、“借船出海法”等广告策划学的“三十六计”,同样能在策划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广告的大动作中,闪烁出智慧和成功的光芒。

古城文化旅游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大圩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

1.桂林大圩古镇概况

大圩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200年,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汉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为小的居民点;在北宋时期更是成为商业繁华的集镇,各式商行应有尽有,成为南北商贾云集之地;明朝时期成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也因其“大”而被称之为广西“四大古镇”之首。民国初期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等,沿江形成十多个靠码。抗日战争时期具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新中国成立后,大圩古镇的圩市交易依然十分繁荣,商业文化积淀深厚,是桂林地区最大的圩市之一。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圩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

2.1 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绩

2.1.1 政府大力支持,保护工作日益完善

2009年大圩古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中央下拨投资资金180万元,用于修复严重破损的青石板路和东方街段变形的河卵石路,改造陈旧电力线路,安装古典路灯、给排水管以及消火栓,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古镇基础设施,使其得到更有效保护。2010年,大圩古镇启动三期保护工程,中央下拨投资资金248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古镇街道修复以及排水、给水、电力、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桂林市政府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对大圩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大圩古镇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古镇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为大圩古镇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2.1.2 利用多种渠道,促进古镇旅游发展

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将逐渐成为大圩镇的支柱型产业。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大圩镇政府对于古镇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建设和古镇交通道路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招商引资,从而改善了古镇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古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还聘请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与大专院校、科研所“结对联姻”,建立企业、专家、政府“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专业的指导下促进古镇旅游的发展。同时坚持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从优化机关职能、健全服务体系入手,促进相关部门的执政理念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归位,提高行政效能,从而使古镇旅游发展更稳更快。

2.2 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旅游功能不健全

古镇旅游的兴起给古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大圩古镇的部分居民也跟随旅游发展的大潮流,开始自发的开设餐馆、旅馆、手工艺品商店等。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大圩古镇整个旅游市场杂乱无章,缺乏良好旅游秩序,从而破坏了古镇的原始风貌,给当地旅游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据实地调查,首先,大圩古镇的自然资源、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等未能得到合理的规划利用,许多的历史古迹仍然处于荒废状态。其次,居民“自建式”建筑的大量加入,严重破坏了古镇原有的古色古香风貌。最后,大圩古镇的旅游服务水平低下,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因此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大圩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2.2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有待提高

目前大圩古镇缺乏明确的发展主题和形象定位,没有品牌的支撑,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并且大圩古镇在针对旅游客源市场的促销宣传力度方面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其销售方式单一。目前其销售促销手段主要是以传统旅行社销售方式为主,周边旅游联带销售为辅,这与如今旅游市场拓展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也导致其不能很好跟上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的步伐。

2.2.3 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品类型亟待丰富

尽管大圩古镇有着如此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目前其文化内涵并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弘扬。人们所熟知的大圩古镇仅仅停留在其作为一个从古至今的商业发达的古镇,所了解到的只是单一浅显的商业文化,缺乏对古镇其他文化的发掘。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单一的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化诉求更加强烈,对旅游产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圩古镇的旅游产品简单雷同,古镇各景点分散,娱乐项目少,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圩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3.1制定保护性开发规划,全面指导可持续发展

当前大圩古镇急需制定保护性旅游开发规划。要在对大圩古镇进行全方位的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环境分析、现有的旅游资源分析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大圩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发展思路,明确大圩古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思想、定位、方针和目标。对大圩古镇的旅游发展进行总体的布局安排,包括整体结构、功能分区、产品类型和路线规划等制定出适用于大圩古镇发展的科学的保护性旅游开发规划;在保护历史古迹、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要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

3.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造古镇旅游品牌

一个景区的知名度与景区的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息息相关。大圩古镇可以展开多渠道宣传促销方式:首先,公众传媒促销,在桂林电台、广西电视台等电视台,在《广西日报》、《中国旅游报》以及时尚旅游杂志如《旅行家》、《风景名胜》等进行宣传促销。其次,刊登广告,同时在周边旅游热门县城如恭城、兴安、阳朔等县采用车站、户外广告、灯箱路牌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第三,互联网促销,建立和完善大圩古镇网站的功能模块,让其能够网上了解古镇的最新资讯和订票。第四,通过桂林旅游局官网、桂林生活网等网站全面介绍大圩古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等情况,进行个性化产品的销售。

古城文化旅游报告范文第3篇

湖南省4A级旅游景区凤凰古城突然收门票,不仅给古城居民带来诸多不利,更导致古城的商户生意大减,他们罢市抗议,要求县政府调整景区一票制的通票制度。

4月10日,凤凰县政府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为由,决定对包括古城九景、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等在内的景点进行统一收费,门票价钱是148元。

随后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公司宣布成立,注册资金1.2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叶文智。该公司对古城三大块景区实施“整合经营”并收取门票,凤凰县政府以土地入股仅占股49%,而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凤凰古城公司”)占股51%。

收门票后,凤凰古城的家庭旅馆、商铺、从事拉客人员及沱江河下游的农家船,是当前利益调整中反弹最大的群体,由此引发的“风波”不断。网民们为此发起了抵制前往凤凰古城旅游的行动。

鉴于舆论争议不断,凤凰县政府近日又被迫采取了系列疏导举措,并“微调”票价,学生票价由每人次80元降为每人次20元。

武汉大学教授沈阳认为,凤凰收取门票是从产业经济向门票经济的倒退,多收门票将导致当地旅游生态多元化受到打击,不利于景区长远发展,是简单化和短期化行为,同时剥夺了部分旅游者的公平权利。

沈阳表示,凤凰收费尚处各方博弈阶段,相信凤凰方面会尽力去安抚不满者,同时坐等其他舆情热点来临,等待大家的淡忘。

但凤凰政府这种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网民对凤凰的形象认知产生厌恶,大好河山之美感难敌官商合谋之贪欲。沈阳警告称,长远来看,这对凤凰很不利。

散客锐减,商贩受创

凤凰古城突然收门票,散客大幅减少。这让古城渭阳银庄唯一能用锤子等传统工具制作银镯子等饰品的工人李正益担心,他会不会失业。

跟李正益一样,凤凰古城的打工者们都在担心自己的前途。因为商户的收益减少就会裁员,一旦关门就意味着他们要失业。

尽管渭阳银庄位于凤凰古城内一个比较偏僻的巷子,不过银庄主要做团队生意,导游会定期带游客过来,收门票对他们的冲击不大。

但渭阳银庄周边的一些店铺前几天就因生意清淡直接关门,稍微小些的店铺只能靠散客。据商家们估计,凤凰古城收门票后散客减少了近九成。

散客是凤凰古城绝大多数商户的“衣食父母”,但148元一张的门票,将他们挡在古城外面。

凤凰古城的商户们因此遭受严重冲击,不少商户的营业额自收票以来直线下降,甚至还出现了零销售额。这几天,古城商铺关门不断。

时代周报记者在凤凰古城内外走访了超过30户商家,包括土特产、银饰、茶叶、餐饮、客栈等多个行业,商户们一致认为他们是收门票的最大受害者。

在凤凰古城,随便一个很小的店面,年租金都要十数万元。在古城收门票散客减少的打击下,商户们已经无法承担高额的租金以及水电费、人工费等日常开销。

商家们批评凤凰县政府只顾收门票,而忽视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一直试图通过谈判,跟政府商讨寻求一个有效的处理办法,但至今没有结果。

尽管在商家们看来商业前景黯淡,但凤凰官方对此仍然保持乐观。凤凰县政府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文字回复称,目前凤凰的旅游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凤凰县2012年实际接待游客数量为230万人左右(690万人次),其中130万人是团队游,100万人是散客。官方预计2013年实现旅游人次增长10%以上,达到760万人次。

凤凰官方认为,短期内古城游客会减少,但到7月将进入高峰平稳期,全年总量会稳定增长。回复还表示,景区是否收费并不是所有游客选择是否进入景区的第一要素,关键在于景区的品质。

当地政府表示,“规范管理以后,给足了旅游供应商信心。相信在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以后,凤凰古城将更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其实就在4月16日,凤凰古城的部分商家还打算关门,当日有5名老板被警方传唤。尽管官方未解释传唤原因,在随后通报称有“少数商铺受别有用心者蛊惑煽动,未开门营业。”

商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被传唤的老板是当日凌晨2时被警方带走的,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商家们串联起来罢市。

以前很多商户每天营业额能过3000元,现在有时不足300元甚至更少。不少商家称,如果生意继续做不起来,就只能歇业或者把店面转让出去关门走人。

门票收入官商五五分成

与过去一些景区提价不同,此次凤凰古城收门票的主要推手是当地政府,而非景区经营者。

按凤凰官方说法,凤凰旅游市场调控体系、管理体制、经营秩序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旅游业发展中的种种乱象已经到了危及整个产业生命力的程度。

凤凰政府认为,景区景点正在被无序开发,由此衍生以次充好、价格混乱、欺诈游客、无证拉客、违规操作,游客投诉居高不下,凤凰古城品牌形象正在严重受损。

而凤凰古城核心景区缺乏管控,违规旅游社以“免费赠送凤凰游”牟取违法利益,损害游客利益、破坏行业公平,导致正规经营旅行社对凤凰市场信心日降。

加之凤凰古城保护压力增大,大量零负团费团队涌入凤凰,在管理成本剧增的同时凤凰古城不堪重负,所以必须收门票。

今年3月19日,凤凰县政府就在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召开记者会,宣布从4月10日起,游客进入凤凰古城由原来的景点验票改为进入景区验票。

由于未举行听证会,凤凰古城实行门票新政被公众质疑存在程序不当。但凤凰县副县长蔡龙认为,凤凰古城门票由于是新定价格,而非涨价,故不需要听证。

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湖南省物价局下发的湘价函〔2012〕32号文件称,规范后的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门票包为每人次148元,从今年年4月1日起执行。

其中门票里包含的资源有偿使用费、旅游宣传促销费由自治州政府负责征收,70%返还县政府,30%留州政府;价格调节基金由凤凰县物价局负责征收,30%上缴州政府,70%留县政府。

由于新组建的古城管理公司由凤凰县政府独资公司与凤凰古城公司合资组建,股份构成为49∶51,该公司只为凤凰古城、南华山、乡村游三大景区代售门票、营销,主要收入来源为从门票收益中提取2%的费。

凤凰县政府表示,扣除管理服务公司和政府税费后,三家公司按固定基数分成,超基数部分按一定比例分成。如年收入不达基数,由管理服务公司补足基数。

也就是说,每卖一张门票,凤凰县政府可依法征收税费和资源有偿使用费、宣传营销费、价格调节基金,“两费一金”合计为33元。

作为股东之一的凤凰县政府,既能从2%的凤凰古城门票费中获取一次收益,又能以“两费一金”的形式,从1张门票里两次获益。

若以凤凰古城去年游客接待量按每人收取148元门票算,一年下来归属于凤凰县政府的费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而“两费一金”更是高达2.2亿多元。

按凤凰古城公司董事长叶文智的说法,根据51%对49%的股份比例,最后的收益按股权比例分配,差不多是五五分成。

凤凰县政府在4月1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前4天卖门票收入突破227万。按各自股权比例分配,凤凰县政府占49%可赚111万元,叶文智可赚116万元。

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让凤凰县政府雄心勃勃,该县预计在“十二五”期末,全力推进新型旅游城市建设,2013-2015年,财政主导性投资将突破30亿元。

对于凤凰古城景区门票中的税费收入,凤凰县政府承诺将主要用在古城日常管理维护、古城文化修缮、沱江河水体治理、供水排污设施的完善、沱江风光带及古城夜景打造、探索古城特色民居保护管理补偿机制方面。

政府参股涉嫌违法

凤凰古城收门票的背后,是获益巨大的凤凰县政府既是市场监管者、政策制定者,也是古城管理公司的股东。这是质疑者坚称政府借收门票敛财的理由。

古城管理公司由叶文智经营的凤凰古城公司、南华山公司、乡村游公司与凤凰县政府组合,组建古城管理公司。其中凤凰县政府以土地入股49%,叶文智占股51%。

凤凰县政府能否以土地入股公司,参与凤凰古城的经营?在多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法律人士看来,此举涉嫌违法。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段万金认为,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对商户而言,古城经营者的其行为就是欺骗―

凤凰古城经营者开始告知商户不收费,没告知以后是否收费,商户实际上和经营者形成合同关系,合同内容最重要条款是古城经营者不收门票费。

如中途要收费,必须与商户协商一致,否则对商户构成违约,商户有权古城经营者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

段万金表示,凤凰古城错不在收费,而在于欺骗。

段万金认为,商户凤凰县政府完全可以胜诉,因为凤凰古城的管理者没有告诉商户们以后会收门票费。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看来,凤凰县政府的做法,“就是把一个城市市民及其自由与权利都当做可自由处置的资产了”。

如果这种做法可以畅通无阻,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效法:挖护城河、修城墙、吊桥翻动哨卡敛财……贺卫方批评凤凰县政府就是“无所顾忌地践踏民权”。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甘元春直言凤凰县政府以土地入股公司违法,“土地虽然是国有,但已经将使用权卖给大家,怎么可以再卖一次?”

甘元春表示,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同时又将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或划拨的方式转让给公民、法人使用,即土地使用权证,土地使用权人就拥有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依法定程序)的权利。

土地的收益权归属于土地的使用权人,而凤凰县政府在土地使用权没有征收的情况下,以全城的土地入股,其实是侵犯了全城百姓(土地使用权人)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甘元春认为,凤凰县政府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政府以股东投入的资产不合法、不真实是虚假出资,也就是古城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真实。

从古城管理公司的注册审核到物价部门批准凤凰古城收门票,这是一连串的违法行为。甘元春称,物价部门未查清古城管理公司不拥有古城的事实,批准收费违法。

凤凰县政府作出凤凰古城收费决策的官员属于不正当履行职务,甘元春建议凤凰古城的居民凤凰县政府,要求撤销收费文件。

多位受访者认为,凤凰县政府以土地入股古城管理公司涉嫌违法,其后续收费也不合法。凤凰古城收不收门票,只有当地居民才有权决定。

凤凰经营权转让背后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早在 2001年10月14日,凤凰县政府就将凤凰古城、南方长城等8大景点经营权成功转让50年。获得经营权的是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叶文智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受让方将在经营期内向凤凰县支付转让费8.33亿元。

当时这被称为湖南省有史以来成交额最大的一宗旅游买卖。

号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叶文智,除担任数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外,还拥有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湖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多个头衔。

叶文智否认凤凰古城收门票跟凤凰古城公司上市有关系,他表示开始并不同意政府收门票,但“游客过惯了免费的好日子”,而他的公司是“捡了‘烂摊子’”。

从公开的信息中不难发现,叶文智目前掌控的至少有张家界黄龙洞、凤凰古城、壶瓶山、邵阳山、石门千年古刹夹山寺等湖南最优质的旅游资源。

在舆论对凤凰古城收门票表示不满的同时,网民直指叶文智是凤凰古城门票风波的幕后操盘人也在情理之中。

但本报记者调查,叶文智背后还有金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浸淫旅游业以来,叶文智几乎一直在充当前台职业经理人。

叶文智的公开履历显示,他32岁那年,也就是在1995年,出任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大通”)湖南分公司总经理。

后来他代表中国大通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政府谈判,在1998年以总额5.275亿元买下了张家界黄龙洞45年委托经营权。注册资金1.3亿元的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黄龙洞公司”)随之成立。2001年,黄龙洞公司以8.33亿元的价钱将凤凰古城纳入囊中。

根据以往的公开报道,当时凤凰县之所以选择叶文智,并不是黄龙洞公司出资最高,而是看中了叶的策划能力和黄龙洞在旅游业低迷时保持盈利的业绩。

在凤凰县的坊间流传着,凤凰县的旅游业能有今天,该县前县委书记滕万翠功不可没。在滕的争取下,凤凰古城被特批为第10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10月24日,已官至湘西州统战部长的滕万翠被调查,原因包括参股矿山开采、旅游项目开发,从中获取非法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

其实叶文智在湖南一系列的旅游扩张中,黄龙洞公司都是实际出资人。但工商注册资料显示,黄龙洞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成从武,实际最大出资人则为侯军。

成从武和侯军分别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叶文智曾承认“老板是比自己大1岁的侯军”,他自己“也是高德软件的创始人和投资人之一。”

不管是成从武还是侯军,在叶文智的“旅游帝国”中近乎都是隐形人。他们此前都曾服务于中国科技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古城文化旅游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 传播 消费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一、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指的是通过上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归纳,它至少包括以下行业:影视业、音像业、广告业、咨询业、网络业、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如何呢?现代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休闲行为,旅游者在旅行的过程中探索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寻找旅游景区特有的文化脉络,感受旅游目的地特定的文化氛围。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来看,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子类,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产业的指导下完成,加强文化研究,是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的前提。因此本文认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内核

旅游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任何旅游产品都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独特的文化,比如江南的乌镇、周庄等,它向消费者展示的是一种江南水乡宁静、远离都市喧嚣的文化;而桂林山水、九寨沟等风景区,向我们传播的则是一种自然山水文化;布达拉宫、青城山等宗教圣地,作为旅游项目传递给我们的是信仰文化;内蒙古草原、云南的彝族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景观,传递给我们的则是民俗文化;成都市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向我们传递的是现代城市文化……总之,旅游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都蕴含当地的独特文化,反应当地的文化特色。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业的精神内核。

2.旅游业的开发过程就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过程

旅游产业的开发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资源进行设计和挖掘,深入的挖掘当地的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文化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文化资源是指前人所创造并积累的文化遗产库和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的总和,是人类追求和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活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就是将文化资源实现向产业化的转变。使文化资源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对文化资源作用空间的拓展。这里以都江堰的开发为例进行说明,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作为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文化产业才能将自身价值最大化,首先都江堰工程历史悠久、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其次,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第三,都江堰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发展旅游的所得用于当地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都江堰的产业化运营,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都江堰作为文化资源的自身价值,并拓展了其价值空间。

二、旅游产品传播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月前我国的旅游产品的传播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里我们首先对其传播体系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旅游产品具有异地性和对文化性,旅游形象是区域旅游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游客优先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依据。旅游产品对传播体系有很强的依赖性,旅游广告具有塑造旅游地“诱导形象”的功能,当然影响旅游地形象的因素很多,比如旅游地本身的旅游设施、导游人员及其他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旅游者本身的因素等。这里笔者将旅游产品的传播体系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从横向的传播体系来看,旅游产品的传播方式包括①杂志,如《时尚旅游》《旅行家》《中国国家地理》等,旅游杂志形象的再现旅游产品的概貌。②网络,目前网络传播呈现立体化的趋势,通过网络消费者不仅可以了解旅游信息,更可以通过网络完成酒店预订等功能。国内现有的网络不仅包括旅行社、酒店、景点设置的网络宣传平台,还形成了专业性的旅游网站,如携程网、《中国国家地理》网络版等。③电视,电视对旅游形象的传播主要有三种形式:电视专题片、广告和植入式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电视广告如国际旅游局以“中国,魅力永存”为宣传口号,推出了一系列旅游形象广告片。专题片如《世界遗产在中国》,植入式的形象宣传是传播效果很好的一种,如《乔家大院》的播出火了晋商旅游。④电影,电影对旅游地的形象宣传主要表现在将旅游景区作为电影的拍摄场地或者灵感来源。比如《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说哈利路亚山的灵感来自中国黄山,引起了黄山、张家界的旅游热潮。⑤其他宣传形式,比如海报宣传、报纸广告、直邮广告、旅行社促销活动等等。

从纵向的传播体系来看,旅游景区的形象构建主要包括以下的流程即对旅游地形象的事前认知,旅行过程中对旅游地的想象再建,对旅游地的事后评价三个方面(图1)。

对旅游产品的事前认知,主要来自横向旅游传播体系各种媒体的传播,以及旅游者的朋友推荐,加上旅游者自身的想象,正如Mackay所说的塑造旅游地“诱导形象”的功能。旅游者在旅行之前都会对目的地的形象进行事前的构建,这将直接影响其旅游体验。而在旅行的过程中,旅游者会结合自身的体验对目的地的形象进行再次构建。在此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导游人员对景区的讲解能力,宾馆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景区其他游客的素质,景区的天气情况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旅游者在旅行结束后,会形成对该旅游地的一个新的形象认知,他会对旅游地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将通过人际传播影响其亲朋好友对旅游地的形象认知,也会决定旅游者是否会对旅游产品进行二次消费。

目前我国旅游产品传播体系存在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没有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产品宣传碎片化

旅游产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系统性,与相关产品的高度关联性。旅游产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单单“游”的旅游景区而言,旅游产品也是和周边的地区形成旅游线路,因此旅游产品的传播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体系,而不是碎片化的零散传播。就我国目前的旅游传播状况来看,消费者接受到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主要表现在:①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旅游产品是一个系统的产品,但是媒体向我们呈现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比如《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示了一座承载了晋商兴衰的文化大院,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为旅行搜集资料就没有一个权威、系统的媒体。我们能够搜到的只是一些旅行社的线路、报价信息,乔家大院所蕴含的旅游文化的信息却是少之又少,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信息的需求。②相关旅游产品之间合作不够,一条

成熟的旅游线路,其上所包含的各个旅游产品应该是协作共生的。在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单个企业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传播的信息也容易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所以从产品规划到信息传播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各个景区之间应该相互协作。

2.在旅游产品传播中没有突出其文化性,产品缺乏独特性

旅游产品在整个的传播过程中,都要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只有与文化结合才能形成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性。我国有很多古城,众多古城都以“古城”作为自己的文化,产品缺乏差异性。20lO年四川遂宁和湖南凤凰古城因为旅游宣传语雷同,产生了法律纠纷。凤凰古城的宣传语是“为了你,这座古城一等了千年”,遂宁的宣传语是“为了您,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从表面上看,这是两座古城的宣传语纠纷事件,从深层看,这反映了开发者没有深入挖掘古城的“文化”,古城蕴含的文化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深入挖掘,旅游产品才能具有独特性。

三、旅游产品消费文化空间的构建

针对以上分析的旅游产品传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提出了构建旅游产品消费文化空间的建议。消费文化蕴含了人性、自我表达及风格的自我意识。消费文化有两层含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者“沟通者”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中。旅游产品消费文化空间的构建,就是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能体验到“文化”,让消费者处于旅游产品带给他的文化空间中,满足其旅游需求。从文化的维度来看就是使旅游者暂时忘记他本来的身份,被旅游地的文化所同化,投身到旅游地的消费文化空间中来。而作为旅游产品开发者所要做的就是将文化置入到旅游产品中,为消费者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独特的消费文化空间。

1.构建旅游消费文化空间,首先要“以人为本”:

构建消费文化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明白向“谁”说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消费文化空间“文化”概念的确定,应该顺应旅游者内心的需要,将旅游者的动机、爱好、兴趣、需求与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和规模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世俗世界以外的神圣世界,让旅游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进入到一个放松的消费空间。在旅游的过程中,要赋予旅游者一种角色身份,使其进入到我们所构建的消费文化空间中。帮助其完成旅游体验。而在这个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中,要从旅游者需求出发,遵循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满足人类审美、修学、交流、康体、休憩及整个生活方式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努力设计和开发出使旅游者感到满意的消费文化空间,突出旅游环境的情景化、体验化。

2.将“文化”作为一个概念置入旅游产品的传播体系中

旅游者旅行的过程就是对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商品的享用,但是旅游作为一种与文化高度相关的产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产品的享用只是部分的与其物质消费有关,更重要的是对商品“文化性”的体验。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把握,就是对旅游产品所传递的信息自然而然的把握。在这种意义上,旅游产品作为一种与文化高度相关的商品,其消费一定与其他更多的平庸文化商品的持有和消费相关,高雅文化必须置人在平庸商品的社会空间中,并贯穿于整个传播过程中。

古城文化旅游报告范文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雪沁”为你整理了这篇文化和旅游局人大评议整改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领导小组对我局评议工作中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反馈,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评议整改工作会议,专题部署、研究和推进整改落实工作,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积极进行整改。

一、具体整改情况

在本次县人大对我单位工作评议所反馈的意见建议中,共收到意见建议4条。经过梳理,共分成四个方面,已全部整改完成。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全县旅游业政府投入资金方面

1、加大投入,全力打造旅游精品

整改措施:主要是坚持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推进田园牧歌乡村文旅项目。二是完成郯国古城一期郯王宫文化旅游项目。三是委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乡村振兴旅游研究所设计团队,实施马头古镇、胜利—重坊—新村银杏游线路规划设计。四是按照省级村庄景区化建设要求,指导做好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新苑社区和重坊镇徐出口村的村庄景区化培育建设。五是根据省级精品文化旅游小镇评定标准要求,指导做好马头古镇的主题特色和地域文化挖掘,推进业态培育和功能提升,推动马头古镇打造省级精品镇。六是积极争取上级村庄景区化培育扶持资金、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补助资金和旅游厕所奖励资金,及时研究并会同有关乡镇完成资金划拨。

取得成效:目前田园牧歌乡村文旅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园林式文旅创作创意写生基地、艺术馆、民宿;古树名木栽植和石刻石雕、小桥流水园林打造。郯国古城一期郯王宫文化旅游项目已完成,已争取了上级村庄景区化培育扶持资金20万元、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补助30万元和旅游厕所奖励资金16.1万元。

(二)关于全县旅游业外来招商方面

2、加大招商,积极引入旅游项目

整改措施:我县近年来坚持大力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向外推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守科学规划开发的原则,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资源做好保护,对条件较好的资源积极招商开发。

取得成效:我县旅游业在银杏生态旅游、古郯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先后落地了鲁地天沐温泉、古神树部落、郯国古城等项目。今年以来共接待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客商6次,其中田园牧歌乡村文旅项目已落地。目前,正积极推进马陵山景区、马头古镇、胜利贾湾银杏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三)关于全县旅游工作宣传方面

3、加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整改措施: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前期调研摸底,形成并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提报通过了全年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筹备方案,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按照“一乡镇一品牌特色”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年11个场次的节庆活动,助推打造县域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积极组织景区、旅行社和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全省助力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网络营销、“山东人游山东”、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交易会、全市“亲情沂蒙贺年会”、“最美民宿”、“最美景区评选”、《临沂新闻》黄金时段景区宣传以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活动。

取得成效:目前和有关乡镇配合,己先后成功举办中国结结艺大赛、中华银杏园第四届蓝莓节、全市文旅网络推介会郯城直播专场、郯国古城夜市大集及灯光啤酒节、农民丰收节、柳琴戏艺术节、二胡制作大赛、第三届马头小吃节、锣鼓大赛、“游在沂蒙,吃在郯城”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郯国古城获评临沂市首届文旅夜间经济集聚区,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获评临沂十大“最美景区”,马头民宿和我县中国结、木旋玩具、木板年画、二胡、杞柳制品等均获得好评。

(四)关于全县文化下乡文化服务方面

4、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整改措施:一是加大文化下乡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 “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化下乡。二是鼓励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文艺演出。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四位一体”多元繁荣的演出格局。三是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加大戏曲作品创作扶持力度,每年创作一批优秀剧目。

取得成效:目前已完成送戏下乡260多场,送电影下乡故事片和科教片共9758场。各乡镇、社区也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演出活动。

二、下一步发展和提升方向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叫响“银杏之都,幸福郯城”和“文看三孔,武看马陵”的口号,围绕“一区两带”以整合做强两园(银杏园、古栗园)、一镇(马头古镇)、一城(郯国古城)、一山(马陵山)为重点,积极挖掘郯城文化资源,弘扬传承郯城优秀传统文化,将郯城打造成为鲁南苏北全域旅游的重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