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2023-05-30 10:41:02活动方案访问手机版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是指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案,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路线图。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还需要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有几篇范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您。

篇一: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

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

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

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

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

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

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

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

8、监考:(一年级)(二年级);

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篇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好习惯,让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二)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领导小组:

_x校长、_x副校长教导主任:_x,

少先队辅导员:_x语文科组长:_x

图书管理员:_x信息技术老师:_x

三、活动计划:

1、每天中午1:30——2:00,开展全校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做到每天有内容,有目标,第人设一本“读书读报”记录本,作好记录。

星期一:摘录一首古诗词,并背诵。

星期二:读《现代小学生报》英语版,摘录一个精彩片段。

星期三:读《现代小学生报》介绍你感兴趣的一项内容。

星期四:读《现代小学生报》数学版,攻下一则数学难题。

星期五:叙述一个童话故事。

2、每天每班评选出一份优秀的记录抄写好后上交学校,期末汇编成“养正小学校本课程——读书读报活动汇编”

3、每周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广播、表扬。

4、开展“我与书报同成长”活动,每个学生建立“读写成长档案袋”(记录所读书报的名称,内容简介,读书摘要,心得体会等)

5、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后感征文大赛和“《现代小学生报》——我的良师益友”征文活动。

6、开放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充实学生的阅读内容。

7、“六一”与少先队大队部结合组织读书读报实践活动“课本剧”表演。

8、期末出一期“养正风采”(读书读报专刊)。

9、信息技术老师指导组织学生周六(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

网上阅读“__市教育科研网数字图书馆阅览中心”的数字图书。

篇三: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篇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

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

直接写得数

1. 40÷2=650÷3=980÷4=680÷4=

2. 720÷4=800÷6=720÷4=230÷6=

3. 600÷3=160÷40=23×30=50×12=

篇五: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爱学、会学、勤学、乐学、愿学、主动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少数学生计算不过关,粗心大意,计算马虎;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灵活情况不会灵活分析,学习较为呆板;在解答应用题中,理解不仔细不深刻,不能很好地去审题,变化一下数据、改变一下问题就不会解答了。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难点

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7、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9、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篇六: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_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篇七: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帮助学生了解相同数连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更简便。

2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乘法算中各部分的名称的认识。

教学准备:彩球图、小鸭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

2+2+2= 3+3+3= 4+4= 5+5+5+5=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请一人口说答案。

2.让学生观察各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教师:像这样几个相同数连加,我们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教师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彩球图

依次出示3束气球圈,出示一束时,教师问:一束有几个气球?(5个)

再出示一束时,问:有几个5?(2个5)

当出示第三束时,问:现在共有几个5?(3个5)

要求3束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别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2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列完算式,让学生把乘法算式读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因数 因数 积 (边板书边跟老师齐读并牢记)

教学例3

出示小鸭图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几只小鸭?

要求用两种方法求,指名一学生板演。

校对答案。

体会并小结:用乘法算式表示简便!

三.练习巩固

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

2.练习九第5题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1)两人各选1小题,独立完成。

(2)互说图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义。

练习九第6题

写出乘法算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读出乘法算式。

3.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并个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文字题:(1)3个8相加,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

练习九第十一题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以72为例解释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这样做?

四.作业:

1 练习九第9、10题

2.《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