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5篇}

2024-08-04 22:05:01活动方案访问手机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基于案例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能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活动在各个行业中均有多个经典案例,例如宝钢、海尔、华为、平安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均基于市场需求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本文选取了宝钢和海尔,分析了这两个大型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的真实案例,这两家企业都属于技术水平较高、运营管理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企业,具备较高研究价值。

(一)宝钢集团

宝钢集团是在2009年开始增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初是在宝钢股份公司实施尝试性运营,在该管理模式使用一年后将其转移到集团总部,负责为宝钢集团下属的分公司提供相应的财务服务,例如会计数据核算、评估企业资产等,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优化服务工作模式。遵循着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为了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宝钢集团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改进,为不同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内容,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工作体系:总部财务部门负责制定整体性战略规划;基层财务人员负责处理内部管理层面的数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是规范不同业务领域内的财务管理行为,加强质量控制,施加间接性的内控约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强化对集团实施整体管理控制的力度,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满足集团获取更大经济收益、提高市场占有比例的需求,改善集团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前,宝钢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共包括235人,所负责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会计核算,核算的对象包括宝钢集团7成左右收入,包括了集团的多个领域与各个生产环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能够发挥协调上海本地的68家企业财务关系的作用,也可为外地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有效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属于财务部门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在该中心下设立了8个不同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采购至付款小组、销售至收款小组、费用小组、税务单证小组、专项服务小组、总账与报表小组、系统支持小组、运营小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设立之初即建立了合理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效率高且标准,为后续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能够对实物文档流以及信息流进行主动分离处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会计档案在扫描完毕后产生的影像信息完成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工作。在税务单证小组中可以对文件实施统一扫描,集团其他分公司所上传的会计单据会被送达到小组内的扫描中心,在完成扫描后会形成会计档案,再将原始数据送达到不同的单位部门进行存档。宝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在同一时间对接60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需要系统具备可调节性。2008年公司开始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海尔集团

2006年,海尔财务管理部门针对原有的组织架构体系实施了调整,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对财务管理模式实施优化,利用多方合力形成了专业的管理体系。海尔集团对原有的财务单元进行了划分,按照核算、成本以及经营三项管理内容分别增设三个中心。2007年在海尔公司均开始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实施改造,财务共享则是管理模式得到转变和完善的基础,可以先针对业务单元中的核算中心进行集中,先对青岛地区所包括的业务单元实施整合和集中,之后扩大集中范围,延伸到青岛之外,这一过程花费了3年到4年时间。海尔集团内部负责财务工作的人员主要需要完成三种任务:第一,战略财务管理。主要针对集团财务方向、管理路径以及管理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对集团内部可以使用的资源进行配置优化,预测并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经营风险;其次,会计服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云端实施财务管理,可以提高会计服务的效率以及标准化水平;第三,处理分散型业务财务。在集团内部形成集中化管理模式后,财务管理开始和业务活动进行紧密融合,作为管理人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为业务活动提供财务数据。当前,集团财务管理部门中7成以上的人员针对财务信息进行核算,1成人员负责税务领域、现金领域以及风险管控领域等工作内容,其余人员负责对资金、绩效实施管理。海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管理小组,小组数量为9个:资金管理小组、费用稽核小组、税务申报小组、收付服务小组、税票服务小组、总账及报表小组、往来清账小组、资产核算小组、会计政策小组。其中成本核算工作是不同业务部门的财务工作人员所负责。随着时展速度不断加快,海尔集团开始吸收了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将流程作为核心,形成多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将流程意识融入到了日常管理活动中,结合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所形成的财务数据,对管理流程实施有效管理,提高了集团财务管理质量和力度,使财务信息透明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目前,海尔集团在对共享服务模式进行建设和完善时,会对其进行持续性改进,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除去设置流程处理环节外,在服务中心内还有专门负责质量检测的部门,负责评估运营质量,根据运营问题对其实施流程优化,组员数量为3—4名。这一团队需要对不同流程小组的工作人员进行动员,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流程创新过程中。通过海尔的经验可以发现,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必须建设跨部门的综合信息系统。综上可见,现实案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1.搭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2.优化财务核算流程与财务信息系统;3.扫描原始凭证生成电子会计档案;4.制定财务策略,控制财务风险;5.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收付管理、总账报表管理、往来款项管理、资产核算管理、费用稽核管理集中化、标准化。主要特点:1.会计科目、会计流程标准化管理,实物文档流与信息流相分离;2.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高;3.并非所有流程都需要或者适合集中,未把成本管理纳入共享服务范畴;4.财务流程与系统优化是一项不断更新的工作。

二、电力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考虑的要点

宝钢、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能够为电力企业同类型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而电力企业也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时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一)月末未完工产品成本分配问题

电热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采用“品种法”。凡是电、热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由于电力、热力产品不能储存,电力企业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核算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解决特殊类型产品的成本管理是否应当纳入共享服务的问题,必须选择试点单位进行测试。

(二)燃料核算是会计核算重点

对于火力发电而言,燃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通常占比能够达到30%至80%左右,具体情况受装机容量及煤炭价格影响。只有做好燃料核算工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成本控制、成本预算工作。燃料核算包括燃料采购核算和燃料耗用核算。财务部整个核算流程离不开燃料管理部、发电部提供的采购、消耗的相关凭证,此类会计信息能否归集到同一个系统将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转。

(三)必须组建专业团队负责资产核算工作

由于发电供热生产流程复杂,生产设备数量、种类繁多,对于此类资产的日常管理,如使用性能评估、设备检测等基本工作需要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实时监管;部分装机容量大的企业存货数量较大,各种日常耗材、备品备件的收、耗、存工作必须经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而现有的煤炭存货管理体系包含多道复杂的审批流程与核算程序,从入厂验收,日常化验,月末盘点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把关。目前,各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都已实现信息化管理,为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能力,各类资产信息的采集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完成。

三、构建电力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措施研究

(一)做好资金管控,重构资金结算流程

我国电力企业必须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较为分散的财务信息予以汇集,将“管理节点分散、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理念融入工作实践中,要求各个分子公司提交会计凭证影像与记账信息,由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检查资金结算信息与相关数据的正确性,基于电力企业的具体经营环境重构具体的资金结算流程与审批机制,提升资金结算审核工作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对原始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提升财务管理机制的信息化水平,基于不同业务模块的属性与工作内容,设计具备较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借助在线云端财务软件构建辅助管理系统,让管理系统在会计档案中自动获取数据并进行分类处理,设置不同等级工作人员的数据修改编辑权限,严格控制系统风险,对预算计划中资金的使用方式施加持续性的监控,根据预算计划与现有的资金结算方式建立汇聚多样性数据的资金计划模板,将资金计划的编制工作细化到具体的合同与订单,核查各项基础性业务支出中燃料费、差旅费、设备维修费等费用的使用方式、支付渠道,保证支付金额不超过签订合同中规定的具体数额。财会人员要基于现有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资金业务展开定期分析,制作内容齐全、主题突出的资金使用报告,及时发现现有的资金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向领导层汇报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汇集率、账户日均余额,细化资金运营指标,让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制度主体,对电力企业下属的电厂与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核查,帮助其处理各项基本财务管理业务,如资金收付、资产价值评估、会计档案校对等,让下属各部门与各分子公司了解总部所制定的财务管理政策,使之把握财务政策的实质与本质属性。财务共享中心可发挥资金监管作用,保障电力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让预算计划中支出的资金在正确方向上获得有效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针对电力企业的各项基本数据与财务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加以汇总,将其录入云端数据库之中,将其与往期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比对,为电力企业领导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二)建立专业化团队,明确划分岗位权责

电力企业必须建立高度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根据不同领域具体业务的处理难度,结合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业务处理效率等基本条件,为不同岗位上的财务管理人员分配适量的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分配工作,不定期对职工所负责的具体工作与所在岗位进行轮换,把握工作量的分布情况,对职工所承担的责任与工作量进行加权统计,适当减轻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的负担,避免发生财务数据处理错误、会计凭证质量下降等特殊问题。电力企业管理者应当构建较为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职业发展通道,基于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为不同岗位上的财务管理人员设计职业发展目标,让参与共享中心具体工作的财务人员获得系统性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基础工作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水平,使之能独立处理成本管控、绩效管理等高难度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当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长、业务处理质量、日常表现等因素,评估其工作绩效,督促员工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例如处理财务业务模块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做好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工作,财务共享中心管理者应当调派具备相应能力的工作人员承担此类工作,裁撤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岗位,突出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的集约化特征。

(三)调整财务管理制度,采用全新架构方式

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电力企业管理者应当重组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让财务共享中心负责处理不同地区内分子公司所从事的相同财务管理业务,制定统一的财务业务处理标准与具体工作流程,促进组织架构的变革。为了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必须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大型财务数据库,为电力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财务管理信息,建立常态化跨部门互动机制,搭建全流程信息共享体系,允许财务共享中心定期制作并面向全公司发放财务工作简报,在简报中详细介绍阶段性财务工作取得的成果、电力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等重要信息,让共享机制中的各分公司与部门均可了解到共享中心的具体工作方式与实时动态。为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革新,电力企业管理者必须逐步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融入业务系统之中,财务共享中心可依托物资管理系统、仓储系统、内部控制机制等组织管理机构,搜集与物资采购、存储、运输、技术设备损耗等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各类信息,部门管理者应当主动与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将商业合作项目的合同与货物订单通过在线信息传输网络第一时间传送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器中,实现资金凭证与核心业务单据的自动化生成,提升信息流动速度。

四、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人员 编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现模型中,人员因素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构成、人员编制、人员获取、人员职业发展和绩效薪酬等方面的内容。人员的构成是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类岗位的岗位任职资格所进行的分析。人员的编制通常会采用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的业务量所进行的数据测算、基于岗位性质所进行的业务分析以及和其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标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编制数量的核定。人员的获取是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招聘的渠道以及各渠道的人员招聘方式。人员的职业发展应结合人员的层次序列分别进行设计。人员的绩效和薪酬是人员管理的重中之重,绩效指标的设计应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导向一致并具有可执行性,薪酬结构和绩效结果的关系需明确清晰。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项目团队也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需要组织不同专业的人士共同完成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建设工作。

本文以上海ZX集团为例来说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海ZX集团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为各通讯运营商提供无线信号的室内覆盖产品及相关工程服务的中小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子公司,并在各地设立了数量较多的办事处。该集团设财务总监,并在财务总监下设财务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建之前共有财务人员65名,其中办事处及子公司有财务人员49名,集团公司财务部有财务人员16名,其中有约55人从事会计及资金结算相关工作。财务人员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部分具有硕士学历。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合计达60%。从年龄分布来看,财务人员平均年龄29岁。财务人员学历水平较高,且年龄处于相对黄金的时期,在财务贡献服务中心建设中能够实现人员转型或提升。

近期上海ZX集团设计并开始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基于职责划分和管控关系的考虑,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如下所述:上海ZX集团财务服务中心下设会计核算处、资金结算处、运营支持处和质量管理处,为所有办事处和子公司提供会计核算、辅助核算及管理控制、运营管理等信息。会计核算处下设应收业务组、应付业务组、费用组、总账及其他业务组和票据及档案管理组等五个组;资金结算组下设资金结算组和资金综合管理组两个组;运营支持处下设客户服务组、人员管理组、综合行政组、标准化管理组和系统需求管理组等五个组;质量管理处下设质量管理组和绩效分析组两个组。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人员的管理策略和组织架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管理方案包括人员来源渠道、人员编制、员工考核、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培训体系等多个方面,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方案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集团模式中,分治模式对于人员招聘渠道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地域分治集团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在各地域分别设置,员工从当前工作地迁移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的迁移成本较低,顾虑较少。因此,内部招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而对于其他模式来说,内部招聘难度较大。

在人员编制方面,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大量作业型业务,对于作业类岗位可以采用量化测算的方式来进行人员编制的需求评估。而对于一些作业量小的岗位可直接采用分析法测定编制。

对于量化编制测算来说,需要采用标准单的概念。“标准单”是指某一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单据,将其作为基准,其他各类业务的业务量,均通过系数折算为标准单量。这样,在编制测算以及后续人员绩效考核中均能够基于同一尺度进行衡量。在具体测算中,ZX集团通过分析及对标方式明确了具体参数(见表1)。

在明确参数后,基于以下三个算式测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量:

算式一:每人日均标准工作量=日均有效作业时间/标准单基准作业时间;

算式二:日总标准工作量=平均日单据量×标准工作量系数;

算式三:人员编制=日总标准工作量/每人日均标准工作量。

通过采集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业务量进行测算,以及对部分岗位进行定性评估分析后,在考虑未来业务增长的情况下,上海ZX集团2012年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编制。会计核算处的应收业务岗编制3人,应付业务岗3人,费用审核岗8人,总账业务岗5人,票据档案管理岗6人,复核岗5人;资金结算处的资金结算岗5人,综合资金岗2人;运营支持处的客户服务岗3人,人员管理岗1人,综合行政岗1人,标准化管理岗1人,系统需求管理岗1人;质量管理处的质量管理岗1人,质量稽核岗5人,共计50人。也就是说,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阶段,就可以节约财务人员编制15人。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财务人力资源相对节约的数量将会更大。

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自上而下,由整个组织的绩效考核目标分解至各处室的绩效考核目标,再进一步分解至各岗位的绩效考核目标。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及岗位绩效设置了包括效率、成本、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见表2)。

针对上述具体考核指标,分别设置了各组织、岗位的考核标准。基于考核标准,按月进行岗位绩效考核,并按季度进行组织绩效考核。

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参考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模型,上海ZX集团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了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分别为作业通道、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这三条通道分别设置不同的纵向起点和终点。其中作业通道起点和终点较低,管理通道起点和终点均较高,而专业通道起点处于中间位置,终点和管理通道重点相同。处于三条职业发展通道中的员工,除了能够实现纵向的向上发展外,还能够在满足条件时,实现横向的跨越,从而给员工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培训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培训重点在于作业类人员。一方面此类人员任职要求较低,需要通过持续培训以提升其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此类员工流动性较大,需要能够以一套规范标准的培训体系快速的将员工培训上岗。针对上述情况,上海ZX集团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业人员设置了职业技能类课程和职业素质类培训课程。职业技能类培训课程主要是财务共享服务基础知识、财务总体情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岗位职责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业务操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制度等与财务共享服务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心和处室层面都设立了人员管理岗,明确了持续培训的组织和管理职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项目团队策略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项目团队需要融合各方面的资源,方能够有效地保障项目的成功。具体来说包括了财务类人员、IT类人员、人事行政类人员以及咨询顾问。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互补配合发挥出协同作用。

财务类人员是项目团队的核心,需要负责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相关设计和推动。此外,未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最为核心的作业团队也需要由此类人员负责带领。在进行人员选择的过程中,财务类人员需要由集团财务部人员和办事处及子公司财务人员共同构成。集团财务部人员能够站在集团的角度考虑项目问题,但由于缺少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难以充分发现业务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而办事处和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加入,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实现相互补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是重要一环,需要有IT人员参与进来,与系统供应商一同完成相关系统的开发工作。这种方式下,一方面,能够明晰沟通需求,并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能够在项目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运维能力,以保障后续的日常维护。在人员的构成方面,IT类人员由集团IT部、财务部负责系统需求管理的人员以及系统供应商人员共同构成。

人事行政类人员主要负责项目中的人员招聘、办公场地及设备准备等后勤保障工作。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后成功的上线必须要依靠人员的到位以及办公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到位。在项目人员招聘期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招聘难度非常大。因此,项目团队中,需要安排专职的人员招聘和行政保障人员,同时还需要协调人力资源部和办公室安排兼职人员予以配合,以提高相关准备工作的效率。

除上述人员外,外部力量的合理运用,能够加速项目的推进进程,并有效地控制项目风险。通过与咨询公司的合作,选择有经验的咨询顾问,能够快速的吸取外部的优秀实践经验,并考虑到更多的风险细节。咨询顾问的配备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专家,分别在组织人力、系统、财务专业流程等各方面实现支持。

与上述人员分类相匹配,项目团队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见图1),以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

在项目团队的组织架构中,业务设计及实施组是团队的主体,并进一步细分为组织、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三个模块。项目支持与业务设计、实施并行,重点落实人员招聘以及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行政支持工作。质量控制负责项目过程中的质量的定期审阅和把控。整个项目团队设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由以财务总监为主导,IT、人力资源及办公室分管领导作为成员构成的战略层面的领导组;另一个层面则由项目的执行项目经理及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共同构成,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整个项目团队的有机配合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的保障。

在财务人员职能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出现使财务人员对于财务职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大多数的作业人员对于财务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不如传统财务模式那么重要。而团队中,需要出现更多懂得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需要在组织策划、学习推广、协作方面形成相应的能力,财务人员职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著.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卡创造企业合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19-27

3.李常青,卞晶晶.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J].当代经济,2011,(10):122-123.

作者简介: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财务转型,需要从战略、流程、人员及组织、系统和技术、设备及选址5个方面统筹考虑和落实。

1.1战略方面

基于企业的业务战略,结合最佳实践和行业特点,规划财务组织未来的整体定位和角色。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实现从核算型财务向决策型财务的转变,逐步发挥财务作为战略性业务伙伴、高效业务处理者、公司风险管理者的作用。随着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企业的财务职能分成了3部分:集团总部财务规划和管控职能、共享中心财务交易处理职能、当地财务支持和分析职能。首先,在横向上需要清晰地界定财务共享中心与其他财务职能的关系。总部财务行使财务管理高级职能,为当地财务部门和共享中心提供财务指导及风险控制。财务共享中心通过集中化、标准化财务交易处理,为总部财务、当地财务提供各种财务核算服务和常规报表分析。当地财务部门作为业务的伙伴和共享的延伸,为总部财务和共享中心分别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和专项财务分析数据。其次,在纵向上也要清晰划分财务共享中心与当地财务的职责。根据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来操作,只有流程中重复性高且操作标准的交易处理和核算业务可以集中上收到共享中心,充分发挥共享的规模化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于一些与前端业务紧密联系的工作(如问题发票的跟进、原始单据的扫描和传递等),仍然要保留在当地的财务部门,既保证与供应商的及时沟通,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同时,也发挥财务对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决策支持作用。

1.2流程方面

在进行共享流程的优化时,必须遵循完整性、先优化后共享、提升管控兼顾降低成本、可操作性4个设计目标和原则,建立分类清晰、条线合理和授权有度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首先,以RACI模型为指导,确定各流程的横向审批条线,以及相应条线的职责。流程的审批条线主要指汇报线、专业线、内控线。汇报线通常是靠近业务发生端的部门负责人,对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基本判断,拥有流程决定权。专业线通常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司分管副总,对于业务有专业的判断以及统筹的安排,也赋予流程决定权,各专业线审批人员参与流程的程度根据重要性原则授权。内控线通常指财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公司总体运行情况对重要事项执行最后的财务控制,初期只赋予审核权不决定流程结果。各内控线审核人员参与流程的程度根据重要性原则授权,且授权级别相对专业线授权审批级别有一定的依存度。其次,在横向审批线条搭建基础上,实现流程纵向审批授权的设置。根据不同流程的属性、发生频次和金额占比,确定各层级的金额授权标准。对于金额小、频次高的申请,尽量简化审批流程;对于金额大、性质特殊的申请,通过增加审批层级加强对流程的风险控制。这样,既兼顾了流程的审批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流程的审批管控力度。通过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实现横向和纵向流程一体化贯通,并通过共享实现关键环节的高效标准化处理和集中管控。

1.3人员及组织

在设置财务共享中心人员和组织时,需要考虑组织结构、工作职责、能力和技能、人员构成比例、组织规模、薪酬及福利、绩效评估6个方面的内容。下面,重点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组织规模3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首先,是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架构的设置,常见的方案有3种。一种是基于职能的结构设置。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是专业化强,最大程度发挥共享服务中心内外部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但是,也存在缺少客户关注的缺点。一种是基于客户/服务的结构设置。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是更加贴近客户,强调服务意识、提供地域化/特定客户群的流程。但是,也存在协同性差、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程度低的缺点。一种是组合式结构设置。结合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各小组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职能和客户服务因素的分组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综合了职能式组织架构和面向客户组织架构的优点,在贴近客户的同时也加强了协同性,发挥了财务共享中心的规模优势。在实际操作中,更推荐第三种组织架构设置方案。其次,是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构成和比例的设置建议。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初期,可以通过征调试点单位人员和抽取项目组人员到共享中心进行工作。在财务共享中心进入成长期后,可以逐渐增加外聘人员比例,作为未来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扩充的主要来源。随着财务共享中心业务上收范围的逐步扩大及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逐步扩大外聘人员比例,最终实现财务共享中心人数80%为外部招聘这一最终目标。第三,是财务共享中心未来组织规模估算。财务共享中心FTE(全职人员)估算方面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量大且工作性质重复的纯事务处理工作,可以通过交易量和生产率两个指标进行全职人员的估算。另一类是交易量有限且工作性质重复性低的工作,对于这类工作在进行全职人员需求估算时,经验重于计算,很难用公式合理地进行计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职责分工、工作量平衡等因素。

1.4系统和技术

成立共享中心是否需要废弃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成立共享中心都需要哪些信息系统来支撑?信息系统需要具备怎样的功能才能保障共享中心的正常运行?这些都是很多企业在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前感到非常困惑的内容。实质上,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管理经营理念,并不是简单地上个系统就可以实现的。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建立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变革与提升,信息技术只是把这种理念和变革固化在系统中进行运作的工具而已。当然,财务共享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驱动与配合,也高度依赖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支持。财务共享中心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统一的ERP系统、工作流管理平台、文档影像处理系统(含扫描)、资金系统、内部呼叫平台。

1.5设备及选址

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通常会从5个因素综合考虑。首先是成本,包括人员成本及办公场所等固定成本;其次是人力资源,是否容易获得具有符合要求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人力资源;第三是基础设施情况,即IT、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国际便利度等;第四是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等;最后还要考虑和总部的沟通,以及交流的便利程度。基于以上5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将财务共享中心设置在由工作技巧、税务制度、运营成本及基础设施等条件组成的最佳组合地点运营。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确定后,还需要考虑筹备运作财务共享中心所需要的基本硬件设备,以及共享不同组别和不同时期所需的设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从战略、流程、人员及组织、系统和技术、设备及选址5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梳理后,整体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行业最佳实践,建议先梳理优化个别流程,并选择试点地区上线运行,运行平稳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公司。后期逐步将其他流程按此方式进行推广,最终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全面搭建和运行。

2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建议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好处几乎众人皆知,然而,很多企业对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却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因忽视风险管理而偏离成功的轨道。基于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的经验,总结财务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应对企业变革管理不够深入的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对现有的操作模式改变较大,特别对前端的业务人员,可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操作方式。另外,由于新流程更加规范的操作要求,难免增加员工对新流程的抵触情绪,这也给企业变革管理的推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对于从领导到各级业务人员持续的共享观念灌输,是财务共享最终实施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财务业务人员对于财务共享流程从接触到熟悉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对流程充分掌握并熟练操作,才能显示出共享标准化、高效率、强管控、低成本的管理优势,提高员工对共享操作的认可度,减轻变革带来的影响。

2.2应对企业人员转型和人员流失的风险

实施共享后,财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操作,大量待分流的当地财务人员转型及重新安置问题令企业难以回避,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保持企业人员相对稳定,不可能大面积裁员。通过建立合理的企业人员分流方案,结合当地财务人员自身意愿和能力情况将其分流至财务共享中心、当地财务管理岗、当地财务支持岗工作,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有效规避共享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强大冲击。另一方面的风险是来自共享内部工作的员工,由于共享中心的工作相对标准化且重复性较高,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冗杂,所以会出现频繁的人员流失。实行共享内部轮岗制度,有效避免员工技能的单一化,为共享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2.3应对流程标准化和执行力度不足的风险

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各种管理数据的统一,是财务共享服务得以高效运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虽然在共享建立之初企业已开始着手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各地业务发展的不均衡和操作习惯不同,标准操作流程可能在分(子)公司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另外,在流程优化和改进时,由于缺乏业务人员的参与,流程改进方案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导致流程方案不能有效地推进和执行,出现了流程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中要坚持最大限度整合原则,尽可能把能够标准化统一、专业化操作的财务环节都予以整合;在进行实施和流程迁移时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渐次实施;争取获得各分支机构、人员的支持;控制流程并时刻关注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2.4应对信息系统整合不到位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商业银行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会计信息化一、前言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的四大银行之一,同时也是当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十大银行之一。目前巴克莱银行在全世界的60多个国家均有大量业务开展,共雇佣员工大约8万人。如果来梳理巴克莱银行的发展史,我们便会认识到,巴克莱银行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技术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决策是重要原因。

二、现代商业银行建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纵观会计的整个发展历史,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人工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而在信息化社会当中,现代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积极应对更加激烈的金融市场的竞争,建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集约化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以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巴克莱银行为例,它构建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集约化的最为主要的目的便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提高自己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竞争力。

第一,现代商业银行建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有效优化银行的整个系统流程。在1998年之前,巴克莱银行旗下的业务部门同时运行着多达十三个的各自不同的总账系统,这种情况给巴克莱银行的最为不利影响便是没有办法为不同的业务单位提供一个统一的系统集成、信息决策支持,也不能够适应当时成本控制、结构变革、使用新欧元、抵御千年虫的种种现实要求。有鉴于此,巴克莱银行毅然为自己替换了传统的财务系统于1998年选择了SAP财务系统。巴克莱银行的SAP财务系统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了不同业务线的具体要求,为日后的区域推广、业务线拓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尤其是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会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在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经营策略转变的情况帮助巴克莱银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用于维护SAP系统的正常运行,整个银行系统的工作流程也到了显著的简化与优化(例如,在以往,巴克莱银行的月底关账时间为1周,而现在仅仅为1天或者2天),银行的采购流程得到了显著的简化和优化,采购成本明显降低,现在银行完成占总采购成本1/3的物资采购仅仅用1/3的采购精力即可。由此可见,会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巴克莱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价值。

第二,现代商业银行建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获得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乃至政治价值。从近几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和不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要求当前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具备更高的运作要求和运作标准。银行的资本要求在新巴塞尔协议生效之后被显著地改变,但是美国的萨氏法案转而要求公司治理更加的严格。巴克莱银行借助于会计共享服务中心的技术帮助,实施了价值管理战略,不仅使股东获得了可观的股本投资收益,而且也实现了自己的商业目标,尤其是锻炼了银行对监管机构要求和市场要求的快速满足能力,这些对于银行的发展而言均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现代商业银行建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满足复杂的报表要求。对于巴克莱银行而言,它实施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物料管理解决方案、成本控制解决方案、财务会计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巴克莱银行总账具有很强的综合管理性,它囊括了多种维度,例如,税务报表、监管报表、资本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等,借助于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许多数据传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避免,提高了工作效果和报表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做到会计的电算化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共享,只有做到会计信息的真正共享,才能做到完整的银行信息化。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将银行内跨组织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以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优质的服务为多样的内部合作伙伴提供财务职能服务,以最终提升企业价值。国内一些专家将会计共享服务概括为:将分散式的财务基本业务从银行集团成员单位抽离出来,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统一处理,这个新的财务组织——会计共享服务中心以业务伙伴的形式,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银行创造价值会计共享服务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组织模式,它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约化。会计共享服务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从成员单位分离出来,归属到会计共享服务中,以实现财务人员的集中化。会计共享服务能够加强银行总部对财务信息的掌控,降低财务信息生产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中国商业银行中,财务业务已完成了会计电算化,并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实践证明,会计共享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豫,杜俊华.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6):102—103.

[2]方向红.现代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分析[J].金卡工程,2006,(02):221—223.

[3]闻璞.浅谈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1,(11):96—96.

[4]张霞,苑学农,刘超.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经济,2006,(06):212—214.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保险企业

1引言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应强化业财融合的深度,创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工作机制,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增强相关体系的建设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业财融合方式、人才队伍的支持,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的。

2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应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点关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推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增强了管理会计的服务工作水平,为增强各行各业领域中的管理会计工作水平提供基础保障,保险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应依托于财务共享服务,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力度,形成业财融合发展的基础形式。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财务工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的业财融合模式,并且财务共享服务也开始广泛运用,成为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系统,将其应用在保险企业的工作领域中,不断完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有效性,满足保险企业的转型升级内在需求,使得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迎来更多新的机遇,借助管理会计将业务与财务工作相互融合,开发更多新的产品结构与业务结构,增强转型发展的效果,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在内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完善预测功能、规划功能、考核功能、决策功能和控制功能,真正意义上增强管理会计的工作效果,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价值。

3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措施

3.1完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通常情况下,保险企业的工作中涉及很多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存在较高程度的差异性,如果单纯应用某种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模式将会导致出现不适应、不合理的问题,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本身的经营与发展特征,创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支撑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3.1.1健全基础数据信息的核算体系

建议保险企业在工作中统一相应的基础数据信息核算工作标准规则,明确日常管理会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分摊规则与处理要求,使得基础数据清晰的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基础数据信息处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议保险企业积极分析其他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性、成熟性经验措施,创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全面设置其中的财务分析指标、业绩预算与风险指标等,按照自身的状况编制完善的战略规划内容,开发具有一定的决策功能、导向功能的财务分析体系,为企业的管理层面、操作层面与决策层面提供准确的工作依据。

3.1.2创建信息化、智能化的体系

建议保险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创建具有一定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积极借助财务共享服务,增强自身的管理会计应用效果。首先,智能化建设的工作中积极运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新时期的大数据时代下,增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其次,保险企业需结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整体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利用财务共享服务达到良好的智能化升级目的,在先进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创建较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使财务共享升级、管理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都能得到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保障作用。

3.1.3建设财务共享的大数据系统

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多数保险企业都开始建设集中化程度不同的财务共享中心,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使得财务共享系统向着采购共享方面、税务共享方面、商旅共享方面延伸发展,不仅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经营相互打通,还能形成风险控制的支持作用、内外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但是,要想在财务共享服务下有效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就必须重点关注相关的财务共享大数据系统与平台的升级发展,严格升级处理的同时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执行、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应注意在建设大数据系统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会计大数据、保险企业业务大数据、预算大数据、税务大数据、绩效大数据、风险大数据的有效处理与整合,尤其是风险方面应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问题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有效控制、事后的归纳总结,确保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3.2强化业财融合的力度

财务共享的背景下,保险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应重视业财融合,将管理会计工作深入融合到保险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将业务流程当作基础部分,采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等,有效增强财务工作在业务领域中的指导作用,从系统层面、人员层面、组织架构层面不断提高业财之间的融合效果。

3.2.1强化系统的融合力度

系统融合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存在直接联系,保险企业在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借助财务共享服务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目的,就应借助信息技术从系统层面将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保险企业的业务管理工作、销售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税务筹划工作、风险防控工作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创建一体化的业财融合平台,横向性地将各种工作相互连通,纵向性地使得各个部分之间集中控制,为财务人员获得决策分析数据信息、预测规划数据信息等提供基础性的支持,以此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3.2.2增强人员的融合效果

首先,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积极并全面参与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将其作为基础将业务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入财务工作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的数据信息为依托,针对各种数据中的业务问题严格分析与探索,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基本性的帮助。其次,保险企业的业务工作者也应该进入财务领域中,对财务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挖掘业财融合的潜力,提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融合效果与资源整合效率[1]。

3.2.3组织架构方面的整合

建议保险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创建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服务相互融合的工作模式,在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与信息系统,借助先进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措施,为业务部门提供预测数据、决策数据、规划数据、考核数据等,便于保险企业的管理部门按照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战略机制与决策体系,与此同时,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传统财务职能工作的集中化处理,将其和其他的共享系统模块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智能化的衔接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保险企业的运营工作效率,还能提高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水平,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3打造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的背景下,要想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就应重点打造高素质、专业性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确保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化能力,可以在自身的工作领域中积极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性地完成任务。首先,保险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形成正确的管理会计观念,给予一定重视的同时将管理会计融入事前的预测工作、事中的控制任务与事后的评价活动中,为财务工作提供相应的空间,将管理会计的创造价值能力与决策支持功能、管理支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有关的财务工作者也应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掌握先进技能,参与保险企业的业务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制定与业务方案制定等工作领域,为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争取增强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的有效性。最后,为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保险企业应重点开展培训活动,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使得管理会计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先进的技能与专业知识,可以在自身工作领域中增强管理会计应用的专业化程度,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利用效果。另外,还需编制责任机制和制度,明确每位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职责标准,如果在责任范围之内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要惩罚负责人,增强其专业性工作的积极度[2]。

4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难点与对策

目前虽然多数保险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还存有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难点、搭接的难点等,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良好发展。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下保险企业应结合管理会计的应用难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控制,确保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主要难点和应对措施如下。

4.1体系建设的难点和应对

当前,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采用管理会计所建设的工作体系,经常会存在潜在风险问题,尤其是最初阶段,建设相关体系框架,中间阶段体系应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预防和预测风险问题,将会导致体系的建设有效性降低,与此同时,体系的建设缺乏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数据信息的来源缺少一定的可靠性,再加上数据信息的内容非常复杂,如果不能严格地进行考察与控制,很容易引发虚假数据的问题,对相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危害。因此,保险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此类难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优化处理,确保有关体系的高效建设、有效发展。主要的难点应对措施如下。

4.1.1预防体系建设的风险问题

保险企业建设有关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有效预防风险问题,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隐藏的风险隐患。首先,体系建设工作中重点设置操控项服务的标准体系、绩效考核与内控工作的体系等,健全服务中心框架模式,由于不同保险企业所在的地区税收制度与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按照当地区域的税收政策特点与各项法律制度要求等完善体系的建设标准。其次,为预防出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问题,应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运营人员科学化地配置,所有人员的专业素质都需要与标准要求相符,提升人员职责设置与分配的清晰度和合理性,及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应用和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从多个层面和维度预测可能会出现的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会计工作潜在风险,在建设体系的环节中有效规避风险问题,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4.1.2提高体系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有关工作体系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因此,建议企业根据目前体系建设的标准化难点,积极借鉴各行各业的体系,建设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体系建设的阶段,将保险企业本身的业财融合情况管理会计工作情况等作为基础,利用其他企业优秀成功的经验创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体系,增强体系与企业之间工作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业务规模不断提升、业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状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完善体系建设的作业标准,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发挥不同技术与模式的作用价值[3]。

4.1.3增强基础数据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基础信息来源不合理、不可靠属于目前多数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并建设相应体系的难点,因此,保险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增强基础数据信息来源的合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重点研究分析各类复杂烦琐的数据信息内容,所有人员都需认真负责分析数据真实性,保证数据信息来源的可靠度,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应考虑到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人员缺乏一定的数据信息分析、宏观控制、深度挖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期间,需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经过培训与学习,增强数据分析、控制、挖掘等技能,确保所有基础数据信息都可以满足相应的工作标准[4]。

4.2相关体系搭接的难点和控制

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搭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借助财务共享服务提升了各个部门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经常会出现各部门之间体系搭接的难点和问题,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应结合体系搭接的需求有效进行应对。建议保险企业在自身的工作中,结合部门之间体系搭接的难点问题,强化领导和管理力度,切实按照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体系内容相互之间进行搭接,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真正意义上将业务与财务部门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有机整合,形成整体性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在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健全统筹考核制度、内控制度与责任分工制度等形式,增强各部门之间体系的搭接水平[5]。

5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企业在新时期的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积极应用管理会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保险企业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特点和需求,积极建设相应的工作体系,增强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所有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对目前存在的体系建设难点和搭接难点,从根本层面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佳琦.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14(4):91-92.

【2】祝丽娟.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45(9):158-159.

【3】刘颖.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2415(3):96-97.

【4】刘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及信息化实施分析[J].中国民商,202445(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