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的精神,充分调动干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开展 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的评选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全面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评选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标兵”,更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三、推荐评选
(一)评选范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科教师。
(二)评选标准:
1、热爱祖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开拓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没有从事有偿家教的行为。
2、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当前我县教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学生学习热情高,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3、担任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突出,深受学生欢迎。
4.“教改标兵”应在本学年期中、期末质量监测中成绩优秀或上升幅度较大。
(三)评选程序
坚持客观公正、人人参与、重师德、重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实效的原则,采取自荐申报、学校考察推荐和教育局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
1、自荐申报:由教师个人申报。
2、学校考察推荐:
(1)由学校对申报人课堂教学实效以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经集体讨论、民意测评,产生候选人上报教育局教研室,兼顾学科均衡,评选范围包括现学段所有学科。
(2)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各单位10月20日前将推荐候选人上报教研室。推荐的候选人要求:为促进第一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不断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第一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要占各单位候选人的1/3,新标兵占2/3,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推荐候选人要在本单位公示一周
3、教研室初评:对学校推荐上来的候选人,由教研室不定时、不定期听推门课,听课结束后将对该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课堂教学效果。然后择优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标兵”候选人。
4、教育局考评:由教研室牵头,成立考评小组,分学科对“课堂教学改革标兵”候选人进行实地考评,考评结果结合该任课教师期中、期末学生质量监测结果,确定最终获奖人选,并公示一周。
5、表彰:教育局对“课堂教学改革标兵”进行表彰。奖励获奖教师国内培训学习。
四、组织管理
固安县“课堂教学改革标兵”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兴瑞
副组长: 刘熙舵 赵春如 杜传凯 李玉楼
刘书年 张培胜 王胜利
成 员:黄书刚、刘光远、乔若山及各学科教研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具体负责“课堂教学改革标兵”的选拔、培养和管理。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导学案;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8-03
作者简介:唐淑红,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物理)。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引领了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它创造出的导学案已是当前各所学校学习和效仿的标杆。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否对城乡各类学校都具有普适性?能否机械模仿?如何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具体实施?这些,都是课改时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在考察的基础上对基于“导学案”的课程改革的高师师资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实施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预习、交流、展示、反馈等,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期望以此达到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本位”逐渐向现代教育的“学生本位”转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新课程改革早已提出建构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但这种改革模式却往往出现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日常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
无容置疑,“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已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朵奇葩,它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是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被看作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控制的能力”,体现为一种“超然、批判性反思、决策好独立行动的能力”。 [1]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很显然,“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教育思想,是在向“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努力迈进。
虽然“导学案”的课程改革出发点是好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在一些学校中,仍由于不能把学校具体情况和课程改革很好地结合,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在高师教育中,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是对高师学生的重要的职前教育,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奠基之举。
二、存在的问题
1.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实施具有一定困难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杜郎口中学班级学生人数在35~40人左右,实施“导学案”课程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我国很多城市(如湖南省各市)中学班级人数都在80人左右,实施分组讨论,对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难以掌控,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总不能如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展示讲解时,条理清楚,受到教师的青睐。但由于担心中等或差生在展示时耽误时间,教师往往总是让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考察中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前预习应付差事,课堂讨论当看客,合作探究事不关己,展示提升不敢上台。对此,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关心,长此以往,优者更优,差者更差,两级分化更为严重,与课改中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的理念相违背,不能达到预期的、应有的效果。
2.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过于单一,不能有的放矢。有些“导学案”和“练习卷”、“测试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把习题分成了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几类,导学性不强,存在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许多教师把解题技巧和重复训练视为教学的“法宝”,在导学案设计时作为重点内容来考虑,而不考虑教学的现实意义,使得教学脱离了生活与实践,导致学生在面对联系现实生活的题目时显得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设计导学案时,很少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所谓“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导学案,包括课堂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等,也就是在校七节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全部要在放学后两三个小时内完成。众所周知,课堂探究、展示提升等环节应该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怎么能全部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呢?学生的学习几乎就是课前“做导学案”,课中交流、展示“导学案”,课后“再做下一个导学案”,这样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习题操练”,无疑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违背了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改革初衷。长此以往,优者产生厌学情绪,差者抄袭导学案,使得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学校会越来越反感。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对基于“导学案”的课程改革自身没有经验,对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教学过程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小组成员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不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而是趁机说些与讨论无关的话题,小组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由于学生疲于应付“导学案”作业,展示时大多是将网上查阅的资料、“教学用书”之类教辅书籍上的答案在课堂上一一回答,课堂表面上是热闹的,学生是活动的,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还有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不考虑年级,不考虑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味硬性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笔者认为,知识内容较为简单的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但对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则需要教师讲解、引导,不能机械照搬。
三、原因分析
1.学校层面
有些学校在学习考察完毕后,还没有对教师进行深入的培训,没有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论证,就进行机械的模仿和照搬,并且对所有的年级、班级和开设的全部课程全方位实施。诚然,实行课改的初衷是好的,思路也是进步的,但是对人的培养,一定要慎重,不能仓促。对于好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鲁迅笔下“拿来主义”之意,有选择地拿,能为我所用地拿,并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2.教师层面
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转变慢,角色转换不到位。他们往往在形式上做到了课程改革,实质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对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课改的原因思考甚少,只求做好教书匠,不求成为教育研究者。在实行“导学案”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实施及教学效果都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在授课时如何运用导学案,工作是否到位,对课改的成败有直接影响。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四、思考与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理念、改革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不理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改,所以学校应该提供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高师院校应注重增加对学生的新课程改革教育,让在职的教师和未来的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及其深远意义。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课程改革过程中才是主动的,积极的,才能保证课改的成功。
2.导学案的设计
要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首先应注重导学案的指导性作用。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第二,要能发挥主体性作用。即要以生为本,导学案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要过多过滥,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逐步落到实处,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第三,体现培养创新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探究活动方面,应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大胆质疑,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第四,体现开放性、实践性。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具有开放的教学思想、科学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外,教师不应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课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探索、思考、交流、讨论、猜想、总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作适度拓展和延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城市和乡村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改革过程中,高师教育的责任应该立足于冷静思考,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把师资培养和改革实践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味“追新潮、赶时尚”,盲目模仿,会失去自我,甚至会迷失方向,背离学科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导学案;校本化;新课程;建构;课堂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施力度,力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改革. 从新课程已实施的多年来看,有些学校的确走在了课改的前面,而有些学校一直是应试教育的坚守者. 从高考应试角度而言,笔者认为暂时不能下定论,但是从学生长久的发展来看,适应课改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的能力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培养的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教学改革着力点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课堂教学来说,哪些方面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的关键呢?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实施:第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以校本导学案为根本的学案式教学;第二,加强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训练时间的分配;第三,具有有针对性的、适合本校学情的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主要谈第一方面,即在课堂教学中校本导学案的编制、实施和思考.
[?] 依据
校本导学案是校本化课堂教学的新型手段,相比以往传统教学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课堂模式,其有诸多优点可供采撷. 其理论依据是来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实践教育家杜威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为什么要课堂变革?如何进行课堂变革?课堂变革到底变什么?当年胡适和鲁迅的做法给我们示范过,但其风格迥异:曾有人论胡适的教学,说他像个惊叹号,善于激励青年,回到教育上就是激发求知内驱力;而鲁迅的教学则更像个大问号,总是推说不知道怎么办,促使青年去冥思苦想,强调自主学习。
如今,温州的普通高中也在做“如何进行课堂变革”的尝试。活动课堂变革到底变什么?温州的高中课堂变革给我们的答案是:变“教”为“学”服务,变“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等等。本期前沿,我们将走进温州市在课堂变革中具有典型性的5所普通高中,以期从中挖掘普通高中课堂变革的规律,为深化高中新课改找到一些有益途径。
浙江省2006年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实验,2012年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14年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从课程改革到高考改革的有序推进,系统改革的价值取向都指向了“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即选择性教育”。“选择性课程、选择性考试”是适合人的发展规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无论课程改革还是高考改革,最终实现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但是,如何改变当下学校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普遍现象,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较重的亟待改进的课堂教学行为?只有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推进课堂转型与变革,才能有效实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适当有效的选择。基于此,温州市教育局自2013年起开展了“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项目试验。其中,2013年第一批试点项目有32所学校,2014年9月启动第二批试点项目共50所学校。试点学校分全校、级段、班级或部分学科申报《“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试点项目》,并要求其中的19所高中在充分调研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新要求,从有效学习的决定性因素着手,选择立意明显、操作性强的项目展开实验。
一、“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
2013年10月,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温教研〔2013〕97号),我市高中教研室及高中10个学科出台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课堂变革实验,积极推进“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并与精品课例研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市直双周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强调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学习目标,以期化解疑难,突破瓶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013年,全市高中共有15所学校(学段)、15个学科和1个区域作为第一批试点项目。项目主要是积极、稳妥、逐步地深入推行“导学纲要”,实施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改理念;以“导学纲要”为载体,通过“导”,突显学生自主地“学”,提高课堂学与教的有效性,提升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同年10月,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温教研〔2013〕97号),高中教研室及高中10个学科出台了实施方案。2013年12月17日,全市课堂变革第一批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召开,有4所高中分别进行了交流;2014年5月21日,温州市普通高中课堂变革首批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在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举行;2014年5月21日,在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成立了温州市普通高中课堂变革第一批联盟协作体,其分三个类别,分别由永嘉中学、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和瑞安市第六中学牵头,开展分类别学校的课堂变革项目实验工作。具体的项目实验形式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以导学纲要为载体。瑞安中学、平阳二中、泰顺中学、永嘉上塘中学、苍南巨人中学、瑞安塘下中学、温州二十一中、温州二外、温州二十二中等学校采用导学纲要或导学案进行课堂变革。
(二)以合作小组为形式。苍南巨人中学、温州第八高级中学、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永嘉县上塘中学、温州市翔宇中学等,采用团团坐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三)以课例评比为手段。我们举行了全市高中“促进有效学习”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这次活动共收到参评优秀课例594篇。经组织评审,共评出一等奖57篇,二等奖115篇,三等奖175篇,以评比作为手段,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四)与深化课改相结合。我省于2012年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主要内容之一为“优方法”,强调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轻负高质,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因此,我市高中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与深化课程改革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对“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试点项目的实践与反思
项目实验的两年来,我们做法很多,体会颇深,思考也良多。总结起来,主要是对“课堂变革变什么”与“课堂变革怎么变”两个问题的深入反思。
(一)课堂变革变什么
1.变“学”为中心
课堂变革需要立足学段特点、学科本质和课堂学习现状,以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共同体、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要素为切入口,以学生为本,让“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让“学的目标”定“教的目标”,让“学的规律”定“教的过程”,让“学的需要”定“教的策略”,使“教”真正地服务于“学”。
2.变教师教学行为
针对在课堂变革中起主导的教师,需要我们立足普通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积极发挥每位普通教师的教学智慧,并通过课堂教学变革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使广大教师从“应知应会”走向“能知能会”。
3.变教育技术手段
再有,课堂变革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学情,为改变并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把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转型的重要推手和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形态。
4.变教学学习环节
针对学生学习环节,我们将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学习共同体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纳入到课堂教学系统中。
这些变革内容具体到各学科分别是:
高中语文 以温州市教育局《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常态课堂为抓手,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践行“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改理念,进行构建高中语文“学本”课堂的实验,力求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由于学习起点缺失、学习结构零散以及违背语文学习规律而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从学习起点的研判、学习状态的优化和学习结果的评估三个方面,探索高效低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讲堂变为学堂,大面积提升全市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 开展高中数学“学力提升”课堂变革实验。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基于学情诊断分析,以顺学而导的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的思维互动来提升学生学习转化力;创立基于手持技术的数学实验室,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理性思维;借助课题引导学校积极开展基于提升学力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对课堂进行“诊断”(教学现场分析),并开出“处方”(教学建议),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力的课堂变革目的。
高中英语 基于阅读教材文本解读,把握学段学习特点及具体学情,开展高中英语阅读课型课堂有效导学方式研究。结合阅读课型课堂有效学习目标预设,课堂观察、课堂学习活动参与有效性的课例研究,探讨阅读课型课堂导学的有效性及评价方式。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提升阅读课堂学习效率。
高中政治 推行“导学纲要”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践行“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改理念;以“导学纲要”为载体,通过“导”,突显学生自主的“学”;以“学生学习共同体”为支撑,追求生本课堂;以形成“主题式”课堂教学为基本范式,开发“四维一体”的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提高课堂学与教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全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中历史 “基于学情的教学过程的改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根据实验学校的实际情况,由经验型的学情了解转向研究型的学情分析;以学情诊断来把握学习起点与最近发展区,可以优化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学定教,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高一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 “基于学情,以学定教”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高中地理学科计划在5年的时间里,以“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为抓手,积极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让学”课堂。项目以学案为载体,通过“导”,突显学生的自主“学”,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追求生本课堂。“学案导学”的基本原则为:情境生活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活动动态化。
高中物理 以课堂为抓手、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学进度,以保证新授课教学时间,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学定教。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建议学校按要求配足物理实验仪器及实验员,开放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创建物理创新实验展示厅,重视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的所有物理实验全都可以认真完成。充分发挥物理教研基地示范性,努力开发学案导学、精品课例、作业优化、网络课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面积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 基于学情诊断的高中化学课堂“有效学习”实验,以什么样的课堂“有效学习”最受学生欢迎与喜爱为实验宗旨,以学情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和编制学习问(例)题为实验核心。因为每一个学生能真正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如何以学生不同的学情基础来分析教学指导意见(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和高考考点)要求,来设计课时核心知识的学习,来编制与课时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学习问题和例(习)题,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实验以打造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精品课例、精品命题和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教学为项目和抓手,针对课堂“有效学习”,进一步的开展与高考备考、学业水平考试和深化课改相对应的优秀课例、命题和选修课程开发的实验教学进行研讨。
高中生物 基于有效学习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变革实验内容为:①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②初中科学与高中生物衔接研究;③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汇编教学设计集;④教学过程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模式,获取典型课例,汇编精品课例集,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库;⑤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编写课时练习,构建题库系统;⑥选修课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开发网络课程,获取典型课例,汇编生物精品选修课程集;⑦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编写高中生物学习指南;⑧高中生物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中通用技术 开展有效学习的教与学课堂变革实践与研究。树立“生本课堂”理念,以常态课堂为抓手,学科特点与学情分析为基础,研究“学导”方案,形成以学为主导、以教为辅的教与学关系,构建“学导”课堂。探索“项目教学”的课堂,以项目设计制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解决问题时物化到项目中;同时,让学生“学中做”,学以致用,优化或改进“项目”中的方案,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课堂。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焦点,结合学校的科技节活动,开展自主创新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堂变革怎么变
随着项目实践的不断深入,各校的课堂变革也有了一些成效。两年来,我们通过进一步梳理,总结了一些有关课堂变革实践的规律。
1.建立“促进有效学习”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紧扣“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变量,重点可以从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和教师助学设计、学法指导等角度,建构“促进有效学习”常态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树立常态“合格课”的概念。
2.形成“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和操作要素
探索形成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学习目标为导向、学习任务为载体、导学设计为关键、学习评价为保障的“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操作要素,给一线教师提供可参照借鉴的常态课教学基本架构和基本教学流程。
3.培育各学科、各学段“促进有效学习”的系列课型样本
基于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研究实践,建立形成各学段各学科“促进有效学习”课堂的典型课例(案例)、学案、教学视频等资源库(包),作为帮助教师分析、培训、研讨的学习资源。
4.建立并完善“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新常规
根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需求,逐步建立较为系统、简明易懂、便于操作、“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新常规。如关于课前预学、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等环节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并在实践中予以不断修订和完善。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9年,学校位于新术河畔。20xx年学校被命名为××市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从20xx年至20xx年学校连续五年获得“东海县教学先进集体”称号。20xx年顺利通过市管理规范达标校验收。学校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623名学生,教职员工143名。学校环境优美、设施比较齐全。有两栋能够容纳32个班级的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内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房、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一栋能够容纳700多人住宿的学生宿舍楼。学校配有教职工、学生食堂等辅助设施。现在,学校努力探索初中的办学模式,在行政管理、师资建设、素质教育、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了实现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我校努力追求管理创新,用高起点来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又跨出了新的一步。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以规范为目标,以质量为中心,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
1、积极实施课程计划,向课程要质量
(1)、加强监督,保证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根据省市县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中学课程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特别是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欣赏、写字课程的实施,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研发校本教材,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①、建立组织确保落实
我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小本研发小组,统筹安排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规范开发,坚持落实。各个部门根据研发情况落实责任,并对开展情况进行月考核。
②、本学期开展了劳技、电脑、研究性课程、欣赏、书法、地方课程,积极实施振兴阅读计划,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向课堂要质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1)、进一步完善领巡课制度,成立由分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堂评价小组,加强课堂教学评价。
(2)、深化教案检查制度,以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案检查进行分等级评定,对无案或教案不齐全的进行适当扣分,纳入当月的考核,使全体教师认真备课,规范备课。
(3)、细化作业检查制度。成立作业检查小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教案差制度,确保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达到批改的实效。
(4)、改革集体备课制度。成立有分管领导参与的集体备课领导小组,确保集体备课定时开展,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5)实行双休日作业制度。每周一班主任六点半收缴制度,防止学生抄袭他人作业。
(6)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向素质教育要质量
①、健全组织,为课改导航
全校师生形成共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参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②、完善制度,为课改保驾。
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将在学校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后六中学的成功经验,拟订《××中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月考核制度》和《教职工聘任制度》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明确了学校课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重点和难点,建立课堂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与管理,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障。
③、鼓励动员,提出要求,为课改指南
面对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胆战心惊,不敢翻开手脚,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注重精神引领,让全体教师从认识上到位,逐步改革课堂教学。
明确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等材料,并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充分准备。通过学习教师们提高了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
明确课改思路: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 性。
确定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案?八环节”教学模式:“三案” 指学案、教案、巩固案。 “八环节”指复习、预习、展示、质疑、探究、点拨、拓展、检测。
明确“三案?八环节”教学模式对教师备课的要求
首先,要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其次,要加强集体备课。第三,加强二次备课。
明确课改要求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不迷信传统;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怕失败;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不怕辛苦;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不高高在上。
进行课改评比,评出课改先进标兵,鼓励和示范。
三、加强校本教研,向教师素质要质量
为了使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得到贯彻落实。我校及时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教研活动,保证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1、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有目标,有步骤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 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光盘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3、 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四、坚持自主发展,向学校特色要质量
为了学校长期发展,创品牌学校,学校制定三年规划,详细阐述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的措施。
1、 学习杜郎口,改革课堂教学
2、 加强班级平衡小组建设,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