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庄规划实习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庄规划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村庄规划;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村庄规划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对村庄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促进村庄规划的顺利实施一直以来都成为规划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而目前为止,公众参与村庄规划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式,因为新农村建设必须是符合村民意愿,能够带给村民实惠并且得到村民拥护的,在这一基础上村民载参与到村庄规划中能够更有效的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村庄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指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民众参与社会主义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保证规划行为的民主与科学,使规划更能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公众参与村庄规划实质上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集思广益,使政府关于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能被当地民众认可和接受,以此来提高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公众可以在村庄规划的调研、目标制定、规划方案、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参与到村庄规划中来,提出自己对目前村庄的意见以及对村庄未来发展的看法供规划者参考。
2.公众参与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村庄规划的编制中也开始注重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比如规划前期在村庄的调研工作以及规划方案制定完成后的公示等,但公众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参与的不足依然存在。总得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公众参与村庄规划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的村庄规划建设中,村民参与只是少数农村社区的创新之举,大多数农村规划建设的各项活动几乎都与村民分离,成为乡村领导自我意志充分表现的舞台,只有极少数村民对于村庄的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村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事关每一个公民甚至子孙后展的村庄大事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在村庄规划方案公示之后,得到的村民主动反馈的信息也很少,需要规划人员再次去村里面进行信息收集。因此,对农村社区决策产生影响的只是少部分人,这与真正意义上的村民参与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2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效果不佳
虽然村民参与已在我国部分农村社区推进,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另外,由于规划工作专业性强,同时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知识,而目前大多数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层次不同,很难对规划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多数百姓对规划看不懂也听不懂,因此对于方案的修改难以提出有参考价值性的建议;再则,就只关心自己所在的村什么时候能拆迁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项目,如多数村民关注的是村庄的道路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对于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规划则兴趣不高。
2.3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形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村庄规划中村民参与的主要方式仍以乡镇政府为主导,这种参与方式无法真正实现自主性和持续性,效果很难得到保证。目前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前期调研阶段,主要包括对村干部、村庄主要企业的访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入户访谈,规划人员发放的传单和情况说明书以及初步规划方案公示阶段规划人员的宣讲、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公众关于初步规划方案的意见收集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很少主动参与,不会把自己的立场表达出来,因而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也很难得到有效监督。
2.4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机制有待健全
同发达国家公众参与成熟机制相比,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相关体制尚不健全,尤其是公众参与组织机制和规划后期维护监督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在公众参与村庄规划中,由于公众意见尚未合法化,规划人员对公众意见的处理存在很大灵活性;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尚不完善,有些建议无法正常反馈上来,缺乏有效的利益传输机构;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维护监督管理制度约束等。村庄规划公众参与也并未渗透到每个环节,多数尚停留在前期规划编制阶段。据调查,公众普遍认为,后期的监督管理工作是政府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事,与村民没多大关系。
3.提高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建议
公众参与村庄规划既能更好的分配社会资源,又能大大增强村庄规划政策的合法性、提高村庄规划决策的质量,也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使村民有序地参与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应该针对农村规划建设中村民参与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村民参与机制,以充分地发挥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村庄规划中公众的参与度。
3.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一是要完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宣传机制。明确村庄规划宣传部门的职责,确定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任务。落实好城乡规划宣传设施、规划展示厅、规划网站的建设。二是,要重视村庄规划建设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帮助村民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参与对于农村社区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此,要加强对农村社区负责人、村民代表的培训,培养一批有一定知识、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农村社区精英骨干,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村庄规划建设中来,并较好地表达大多数居民的要求。三是,增强乡村基层干部的参与意识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不把村民参与作为一种表面功夫。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与村民交流探讨,敢于采纳不同意见,多方论证,谨慎决策,切实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决策的水平。
3.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公众参与方式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政治素质比较差。要提高村庄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度就要靠公众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一方面,广大民众要不断培养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另一方面 ,政府要为民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等措施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政府则可以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改善教育设施,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应采取更符合农村现实的公众参与方法,如进行公众座谈会、 村民意见公投、村民代表大会、民意问卷调查、入户访谈、规划培训等方式,鼓励村民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以后规划过程还可以举行听证会、规划信息反馈活动来增加公众在村庄规划中的参与度。
3.3健全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包括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就目前村庄规划公众参与而言,法制建设方面的任务是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制定详尽的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在有法可依的同时,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执法方面的问题,以此来促使政府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各项公众参与制度。目前,村庄规划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村庄规划的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为村庄规划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保障公众在村庄规划过程中的参与权。
3.4完善规划信息公开制度,坚持进行高质量的反馈
信息公开是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前提,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公众参与。要将相关文件在政府专门的办公室备案和存档,所有非文件都必须公开。村庄规划初步方案制定后,在村民集中的地点还需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规划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规划实施前,还须按需要法定公告,告知公众其权利。必要时,向相关组织及个人发出通知及文书。尤其要注重确定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的反馈是取得参与实效和建立公众对参与的信心的关键,没有反馈,参与的效果则会大为减损。要对所有提出的建议从地方发展政策及其他发展因素等方面进行考量,并公布接受或是不接受该建议的理由。尤其对提出的反对意见、建议或是相关修改建议的答复出具报告并公布。
村庄规划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公众意愿就要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吸引公众参与到村庄规划建设中来。村庄规划建设只有被村民认知和理解,在公众心目中才会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DB/OL].
[2]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DB/OL]
[3]陆佩华,王英利,王苗苗. 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村民参与问题研究[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6.
[4]刘晓瑜. 公众参与模式下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J].山西建筑,2008,4.
[5]刘韶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
[6]候丽.权利、决策、发展――21世纪迈向民主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1999,(12).
村庄规划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我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坚持“以节约耕地为目标,以方便群众出行为出发点,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按照“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情况
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业人口5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3.8%,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4亩,是全市人均耕地最少的县(区)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去年“5.12”地震后,灾后重建量大面广,为了解决乱修滥建,节约耕地,我局及早动手,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5月份利用9个月时间狠抓村庄规划修编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得当。为了有领导、有组织、有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这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县局及时召开会议,对村庄规划修编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结合我县前两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订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并及时向县政府做了汇报,在征得县政府同意之后,我局抽调2名科级干部,16名一般干部,分赴乡镇开展工作,各乡镇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组,县政府督查室每月监察 一次,从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训骨干,明确任务。能否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为此,工作刚一开始,就利用各种传媒大张旗鼓的宣传村庄规划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搞好此项工作是保护耕地,方便群众,建设文明、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措施。同时,县局撰写教材,对广大工作队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队员必须明确这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这次规划修编就是以一个或多个自然村为单位统一预留庄基地,并做到修编、兑地、规划一次到位,且保证10-20年农村住宅用地需求。
3、先重点后一般,先塬面后山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我县重点农田保护区域是“三塬一川”,即平泉、屯字、孟坝塬。茹河川。涉及到平泉、新城、中原、屯字、上肖、临泾、太平、孟坝、城关、开边10个乡镇,这10个乡镇的规划修编工作搞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县的规划修编工作,因此我们将这10个乡镇定为重点乡镇,并在一个乡镇选择2个群众基础好,规划工作有一定基础的村做为示范村先行开展,这样做不但统一了工作人员的口径,而且为整个规划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经验,从而使整个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截止6月,全县19个乡镇,除三岔、方山、殷家城3个山区乡镇外,已有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1034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修编任务,现已规划居民点876处,规划面积11734亩,已兑地9104.18亩,占规划面积的77.59%,平均每处居民点占地13.39亩,规划户数15068户,平均每户占地0.78亩,每处居民点实际可安排农户17.16户。08-安排灾后重建5100户,用地3200亩。
二、破解难题,落实兑地。
落实兑地是解决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两次修编工作之所以走了形式,主要原因就是仅仅将修编工作落实在图纸上,落实在文件上,这次吸取以往的教训,从一开始就把兑地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做为验收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依据,经过总结、探讨、实践,我们从以下三点破解兑地难的问题。一是自愿兑地,指有公用地的行政村、自然村,以产量为平衡,规划修编占用谁的地,由行政村、自然村按产量计算,召开群众会议进行评议,将公用地兑付给被占的农户;二是租地。指没有公用地的行政村、自然村,乡(镇)政府统一把规划用地从农户手里租回来,租期50年,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一次性付清租金。三是复垦废弃地。这是目前主要采取的一种形式,就是将旧庄老院、废弃村部、搬迁学校、已停工的乡村企业,利用县上制订的优惠政策,实施统一复垦后规划成居民点。
村庄规划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虽然,有人开玩笑地叫他“李市长”,但李连成还是一个村官,“西辛庄市”在行政区划上,还是一个村子。照李连成的说法,“全中国第一个村级市”是他的创新。
挂上“市”的牌子,农村就成为城市了?曾有学者指责这是“瞎胡闹”。对此,李连成却不恼。这位难得穿西装的62岁老村官,有自己执着的逻辑:“只要村民同意,只要村民日子过得好,村子改啥名都无所谓。”
“村级市”有无违规
打了法规的“球”?
“村”更名为“市”,李连成构想了半年多,每次见到上级领导,他都会提出来。这半年多里,附近先后有15个村子的负责人听说后,主动向李连成要求加入“西辛庄市”,有些村子的《联名书》上,密密麻麻地摁满了全村人的手印。
但问题是,“x×市”是想叫就叫的吗?记者得到河南省某部门的一份文件,上面明确认定“挂牌建西辛庄市”不符合政策规定。按照规定,行政区划受宪法保护,不能随意更换;普通社区的更名,同样需要逐级上报进行审批。其中还列举了《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等法规。
对此,李连成哈哈一笑:“我绝对不会干违法的事。”为了表述这个“村级市”的名称,他琢磨了2个多月,想过不少名字,比如“西辛庄农村市”“西辛庄市(村级)”等等,最后,他用了“西辛庄市(筹)”,西辛庄村委会的牌子还在。
这样真的行吗?记者查阅相关法规,问了好几位研究行政区划的学者,发现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
按照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对于“自然村”的名称更改,要“由所在市、县地名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但西辛庄并没有改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为三级制,局部实行四级制,最低一级为乡(镇)。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划应保持稳定。必须变更时,要“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其中,“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需要由国务院审批。西辛庄虽然自称“市(筹)”,但还是村一级的行政区划或行政级别,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变更”。
实际上,对于更名,李连成很谨慎。在制作展板的时候,吩咐村民不要写“建市”,也不要写“成立”,所以,2012年5月8日村中的展板和条幅上,到处能发现不完整的句子:“祝贺西辛庄市。”
“你可以看成西辛庄要成立一个叫‘西辛庄市’的机构,他打了一个法律的‘球’。”据一位认识李连成10多年的当地记者介绍。李连成有智囊团的,“西辛庄市(筹)”的提法,背后有高人指点。
“李连成提出建设全国第一个村级市的构想,这是一个挑战性命题。”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说。
记者在村中两日,听李连成多次强调:“我绝不是为了当市长、市委书记,我永远是一个村官,西辛庄市没有城市的行政区划,也没有公务员。”
缘何“村改市”
要圆农民“城市梦”
李连成是个能人,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1982年搞蔬菜大棚,盖起全濮阳第一座农村小洋房,1991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搞蔬菜大棚。到了1994年,全市推广蔬菜大棚时,李连成跟村民说:“利润要低啦,不搞大棚啦,我们村办企业。”在村里建宾馆、医院、疗养院,都是李连成的创意。
李连成已经当了21年的村党组织书记,10年前就是全市学习的典型。在附近村、甚至在濮阳市有相当的威望。他对农村问题“先知先觉”,自发地“先行先试”,曾多次得到过省、市领导的赞赏。
李连成没上过学,开始识字是在当村官之后,但他喜爱“创词”。不少濮阳人都知道李连成创造的那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口头语:“非常很好”“猛烈欢迎”。
不少村干部怕记者,但他说,“宣传就是生产力”“批评也是生产力”。记者参加李连成召集的要“合并”到“西辛庄市”的15个村村干部会议,他不断强调:“要积极宣传自己。”李连成爱创新,但把“村”改成“市”,这个创新跨度实在有点大。记者之前也揣测过,这难道是一个农民的炒作?为的是提高知名度,招商引资、租地赚钱?
在记者反复追问下,李连成说了“村改市”的3条理由:一是要圆农民的“城市梦”,让农民当“市民”,过上城市生活;二是因为15个村组成的“西辛庄市”,规划后能节约、整合出2000亩地,引资建厂,再谋发展;三是发展“西辛庄市”,可以减少城市的压力,西辛庄有学校、医院和工厂,能方便附近农民就业、生活。
农民生活“城市化”不就行了,为何一定要改称“市”呢?
“成了西辛庄市市民,出门在外,就会更注意自己的行为谈吐,穿衣服要整洁,不能随便吐痰。”李连成说,一个字的差别,在农民内心深处,潜在的差距很大:“早就不种地了,在城里打工十几年,为啥还叫我农民?”
确实,挂牌的时候,有当地李姓村民神气地告诉记者:“以后出门,我就和城里人身份一样了。”
李连成表示,更名成“市”,对他未来的工作是一种激励。
更名取得了99%村民的同意,反对的1%来自家庭困难的村民,他们认为,以后“西辛庄市”的房屋要像城里一样有规划,售价大约2000元/平方米,比县城只便宜1000元,生怕买不起房。
怎样建“城市”
学校医院疗养院一个不能少
如今的“西辛庄”,更像一个城市化的农村大社区。
全村总共600多口人,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村里统一盖的小别墅,屋檐上仙人走兽,颇为雅致。
村里有规模不大的宾馆和超市,所有的街道都是俩车道的水泥路,路灯规整,“没有一根电线杆,都是地下线缆,有线电视、天然气直接到户。”李连成向记者提起西辛庄的“市容”,很是骄傲。
西辛庄“市中心”,是耗资9000万元建成的濮阳县民生医院,动用的村集体积蓄,李连成先用草灰在地上画出草图,再叫来建筑队建造。
这医院是西辛庄的骄傲。濮阳县城地理位置偏北,县域南部和东部人口密集,来西辛庄看病,比去县城少跑几十里路。李连成如今身兼民生医院院长,和城里的医院合作,请专家医生来坐诊,发一些辛苦费。村民来这里看病,按新农合的标准,能报销900/0的医药费。
如今,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看病,已经把到西辛庄医院当成了第一选择。附近魏榆林头村的魏纪森,带着自己发烧的小女儿来医院,告诉记者:“离家近,服务好,还便宜。”家住庆祖镇上的何树林很羡慕“西辛庄市”:“村里能盖起这么好的医院,真是哪辈子都没听说过的好事,做这里的‘市民’,生活有保障。”
李连成向记者描述他的设想,以西辛庄村为“市中心”,这里有医院、学校、超市、宾馆,再修一条大街,将15个同属于庆祖镇管辖的村子串起来,路旁建小区,将散住的村民集中起来。他指着村委会门前的空地:“这里要建一个广场,更远处,规划建两排小高层,将以约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给在西辛庄20余家企业中打工的外来工人。”
15个村,将仍由当地村干部管理。涉及到“西辛庄市”的工作,由村干部之间协商。为此,已经成立了“西辛庄市筹备小组”。
李连成强调,目前的近期规划是,先修好路,给各村改下水道,搭好框架。而远期的目标,是“10年内,发展成10万人口的西辛庄。”
村庄规划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党的十报告;“美丽中国”;“美好乡村”;黄山市;建设规划
一、理论背景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文明理论,不仅指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仅仅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建设新型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不是孤立的,它是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并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生态的理念只有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才能积淀成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既是我们的重要建设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2年9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省掀起了全面建设安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为中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即“安徽模式”,这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2012年10月26日,黄山市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会议研究了黄山市《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建设美好乡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黄山实际,将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百个亮点、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民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在统筹推进中突破重点,在通盘谋划中狠抓落实。要突出重点,抓紧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强化美好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和要素保障,确保人员、政策、资金、项目落实到位。
二、黄山市村庄布点现状分析
黄山市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布局相对散、发展条件不均衡。尽管近些年来黄山市新农村建设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并涌现出了一批较好的典型,但受到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尚处于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推进的阶段,迫切需要针对突出问题,结合新的形势,在更高层面上谋划新的举措。
1、深山区、革命老区、库区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广
在地域分布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但村庄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部分革命老区,涉及人口广。
2、村落集聚度不强,用地布局松散、零乱,人均用地规模大
村庄居民建设时,由于习惯于建新不拆旧,一户占多地,使得村庄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旧村改造滞后,老宅基地闲置,“空心村”现象较严重。
3、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不利于居民点内部结构的优化
村庄居民点一般都是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的建筑物相互交叉,各家各户又独立成形,居民点独门独户的私房比例较高,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这种城乡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给交通、公共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的配置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阻碍了居民点内部结构的优化。
4、农民建房自发性、分散性和城镇用地扩展的矛盾
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农民在建房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盲目建造,所以农房大多无规律、零星散布的,而城镇建设用地外扩进程中,其推进受到近郊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阻碍时,必然引起“动迁难”、“征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对农民建房、搬迁的意愿进行深一步了解,并给予农民一定的优惠措施。
5、配套设施覆盖面不高
由于农居点规模小,空间分散,因此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配置时往往需要敷设较长的线路,架设更多的传输设施才能保证村民的生活需要,有相当一部分的农居点其与区域通干道的连接道路等级较低。此外根据调查显示此次整合涉及的农村居民点内,各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普遍存在种类单一,规模小的问题,居民提供的文化活动单调。
6、村庄环境亟待改善
村庄建设总体上是以农民住房建设为主体的,村庄的环境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村庄随处可见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日渐增大而处理率较低。
7、村庄体系结构不明,中心村集聚吸引力较差
目前农村居民点重组的一般做法是:采取中心村――基层村二级结构,人口向中心村集聚。但在实践操作中,人口向中心村集聚的实施可能性较小。矛盾的焦点在于中心村对周边自然村人口缺乏吸引力。
三、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2、分类引导
1)依托资源,引导村庄特色发展
村庄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
2)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建设模式
美好乡村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4种模式。其中,中心村一般宜采用改造提升或拆迁新建模式,保留的自然村一般宜采用旧村整治或特色保护模式。
3、总体要求
当前,黄山市正处在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适时提出并展开美好乡村建设,实为创新之举、战略之举。美好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创造性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黄山市广大农民最大的民生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治和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和徽文化保护,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到2016年,力争黄山市50%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4年,力争黄山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努力把黄山市广大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四、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1、完善基础设施
要抓住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新一轮扶贫攻坚力度的有利时机,要加快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商品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以此不断夯实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
2、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现阶段要致力解决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着力解决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3、强化产业支撑
要立足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群众接受的产业,重点要扶持和培植茶业、竹木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以此带动美好乡村建设。要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着力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4、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健全机制、整体推进”的要求,黄山市在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当中,必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快制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5、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的要求,把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向列入美好乡村建设计划的中心村推进,把控违拆违与改徽建徽结合起来,把美好乡村建设与保护乡村风貌结合起来,确保黄山市乡村处处是景点、四季有景致。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开展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徽建徽、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等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使乡村风貌与优美的自然山水和周边环境更加协调。
6、创新社会管理
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农村基层,加强基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设,健全各类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与美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组织,完善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树立文明乡风
要结合文化繁荣先行区建设,把徽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掘、保护和开发,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具有徽文化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加大乡村传统民俗、传统艺术等徽州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掘力度。
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行为意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结语和展望
村庄规划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f安沅”为你整理了这篇村级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县委第十巡察村(社区)组共反馈光华村相关3方面问题、4方面建议、9项整改任务,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100%。警示谈话3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81万元,新建制度机制3个(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村组月末联席会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完善原有制度机制2个(“三会一课”制度、“4+2”工作法)。
一、聚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情况
1.“守摊子”现象突出,干劲不足,村内发展缓慢。村两委主动担当作为不够,对村级发展缺乏长远谋划,村内农田耕作灌溉条件差,近2/3耕地撂荒或种树,实施的带贫项目均为投资代管,村内无实质性项目,群众增收渠道匮乏,外出居多。对没有外出的群众生产生活、增加收入关心不够,等待搬迁思想严重。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9月27日镇党委对光华村“两委”及监委成员就“守摊子”、干劲不足问题进行集体约谈。二是光华村克服地理位置偏僻、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困境,已争取到3个项目资金。争取修路项目资金20多万元,8月份对长岭至光华的村道加宽1米,达到了能错开车的目的,方便群众出行。争取到肉牛代养项目,代养肉牛32头,价值32.9万元。争取到农机租赁项目10万元,购买大型农机,现已租赁出去,今年租金3000元已到账,协定明年租金6000元。多措并举,今年光华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38万元,比去年增长4.81万元;三是正在对接另外3个项目。与洛阳师院对接枣树种植规划,发展杂果业项目,积极谋划“速生杨”项目,对接驻孟部队800亩训练场项目,进一步提升发展速度;四是开展“双寻”活动,村干部走访在外经商群众45户,听取他们对村内发展的意见建议,邀请在外经商的高迎喜、畅克等回村发展、支持村内发展;五是利用换届选举,对村两委进行换血,支部书记年龄下降13岁,村委平均年龄下降15岁,新一届村两委有信心打破“守摊子”局面。
2.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标准不高,村庄面貌变化不大。巡察期间,发现村内垃圾清理不彻底,房前屋后有积存垃圾现象(已立行立改)。主干道有专人专车进行长期保洁,对镇党委安排的清杂拆违工作以村庄主干道为重点有行动有落实,但村庄整体规划落后、基础较差,整体面貌较为落后,无大的改观。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开展拆违清杂植绿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环境。7-9月共拆除违建100余处,1500余平方米,出动大型机械1台,各种车辆50余台次,出动人力200余人次,投入工时1300余个,清理各类杂物垃圾1000余方,清除村道和主干道杂草2700余米,对拆除清理后的空地进行绿化美化,全村共种植金针苗6000多株,为村庄完美规划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确定莱泰公司安排两名保洁员与本村公益性岗位两名,对整个村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实施问责机制,及时将垃圾乱倒现象进行拍照上传,并及时处理,确保村环境干净整洁;三是正在进行黄河廊道生态绿化,探索黄河野生垂钓园项目,蓄力发展花海横水,打造孟津森林氧吧等,进一步改变村庄落后面貌。
3.发展特色产业谋划能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该村为集体经济空白村,村内缺乏经济活力,唯一一个项目系2017年镇招商引资赋骁风力发电项目,占地50.16亩(耕地14.16亩,荒山36亩),目前处于停产待盘活状态。村两委在谋划集体经济项目上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低,2024年实施农机租赁项目和投资肉牛养殖收益尚未到账。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2017年镇招商引资赋骁风力发电项目处于停产状态,镇工业办已经联系好接受第三方,目前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但由于赋骁风力发电法人已被拘留,法院未开庭无法办理公司转移等相关手续。工业办先积极与法院及第三方沟通,确保在开庭后相关手续正常履行;二是农机租赁租金3000元已到账,肉牛养殖3.6696万元收益已到账,光华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38万元,比去年增长480%;三是正在对接杂果种植, “速生杨”,驻孟舟桥部队800亩训练场三个项目,对接成功后将进一步充实集体经济;四是针对光华村人口外出,闲置民房较多,紧邻小浪底库区的情况,积极谋划民宿观光旅游项目。
4.精神文明活动匮乏,党建宣传工作薄弱。村委院外无党建宣传氛围,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匮乏,未开展过先进选树、家风弘扬、敬老孝亲等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单一。精神文明建设效果较差,个别贫困户思想落后,贫困户王建伟有迷信捐资行为。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学习新华村十三类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于10月25日老人节开展孝老敬老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二是9-11月开展电影下乡活动4次,送戏下乡1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设立党建阅报栏,每周两次更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让群众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和党的声音,截止目前已更新24次;四是村委对有迷信捐款贫困户王建伟进行教育,引导其相信科学,听党话,感党恩,已经将村的庙关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宣讲8次。
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5.为民意识有所欠缺,对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回应不够有力。2016年光华村启动地质灾害生活避险安置项目,入户丈量后项目暂停,村两委未积极向群众反馈项目情况,群众意见较大;村内未实施电网改造项目,雷电天气电线容易冒火连线,易引发山火,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地理落差大,自然村无梁堂无通讯信号;村卫生室多次出现无人值班情况。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2024年镇党委对光华村两委进行批评教育,对农办、安全办、国土所和卫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村“两委”多次讨论问题整改;二是已和县移民局对接,询问光华村避险安置工作进展情况,该项目因国家机构改革导致暂时搁置,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开始,已将相关情况向群众宣传通报;三是10月已和电力部门对接,已安装电桩4座,配电器一台,对影响安全的200余棵树木进行修剪。已与联通对接,已将影响信号树木进行移栽,自然村无梁堂信号已得到改善;四是和镇卫生院对接协调,责令村医按时上下班,遇上门签约服务或外出学习时提前告知群众或留下电话,方便群众及时联系,无故脱岗列入绩效考核;五是开展家访活动,及时关注民生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6.监督缺位,三资报账监管不严。一是未签字报销。2024年1月报销打扫卫生人员工资620元,村支书未签字;二是重复报销。2024年1月、3月、2024年1月重复报销2017年12月森林防火巡逻费用;三是村集体收入坐收坐支。疫情捐款收入3520元,用于建爱心林,收支未经三资账户;四是报销票据不规范。2024年3月报销村宽带费用1200元,发票抬头为王明石(村委主任)。五是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2024年3月购买空调3850元,未计入固定资产。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镇纪委对支部书记杜石头、村委主任王明石、报账员韩庄等进行警示谈话,对未签字报销、重复报销等情况进行了初核,重复报销的3200元已交镇纪委;二是对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报账员韩庄全面掌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按规定规范执行;三是疫情捐款3520元已转交三资办入账。责令监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四是已建立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应入尽入。
7.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扎实,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一是部分党员未纳入党小组学习。党员45名,参加党小组学习的仅32人,未见党小组成员名单;二是党员大会记录管理混乱,出现无人签名、一人代签、重复使用签名等问题。如2024年3月换届选举,无党员、群众代表签名;2024年2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参加签名为同一人所签;2024年5月关于各村民小组换届工作所用签名为2024年4月党员大会签名。三是党员学习教育水平较低。如将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概念混淆,2024年7月召开“相信科学远离宗教”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参会党员较少,2024年6月、12月记录中无党员发言记录;党课记录信息有误,如2024年5月党员大会记录中显示习近平在中部地区“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的学习会议精神;四是党员外出较多,村内留守党员仅9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疫情期间党员绝大部分未回村参与防疫工作。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2024年9月27日镇党委召开巡察整改推进会,对光华村“两委”及监委成员进行集体约谈,对支部书记杜石头及组织委员韩占军进行了通报批评;二是建立村组月末联席会制度,多会合一,减少开会时间和群众往返次数,提高参会率,参会党员、群众分开签名;三是11月7日新支部产生后,韩庄为组织委员,专职负责党建工作,11月23日,镇党建办已对新产生的组织委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后每月利用组织例会培训一次,循序渐进,直到全部组织委员熟练掌握;四是镇党建办对各村三会一课月调阅,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经9-11月调阅,已不存在上述问题;五是建立光华村掌上党支部,外出党员在群内交流学习,疫情防控期间因封路,很多在外党员回不来但心系家乡,主动捐款捐物,支持村内防疫。
8.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不到位,“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力。一是党员、群众代表参会率低,2017年7月召开风力发电项目会议,党员大会仅6人参加,村民代表大会10人参加,其中6人为村两委干部;二是“4+2”决策寥寥数语走过场,无实际意义。如2024年3月决议建文化戏台一个(1.7万元),无承包人、金额、规格等关键信息,报账资料显示承包人为村委委员韩庄。
整改情况:已完成。一是9月27日镇党委对光华村两委及监委进行了集体约谈。镇党委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村级重大事务必须通过“4+2”程序进行,已在光华村安装4+2流程版面一块,时刻警醒;二是加强培训,每月利用组织例会对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进行4+2业务培训;三是方便操作,通过掌上党支部、群众代表表决群,方便外出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审议、表决,保证参会人数;四是针对“4+2”决策寥寥数语走过场的问题,党建办每月调阅“4+2”记录,从源头规范记录标准;五是镇党委从2024年11月起,聘请专职造价监理员,对各村工程项目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管理与约束。